在2014年9月第48卷第9期的《中华放射学杂志》上,发表《乳腺MRI检查共识》一文,现归纳整理如下:
1、乳腺癌高危(易感)人群的定义:
(1)BRCA基因突变,40岁为高峰发病年龄,需从30岁开始普查。(2)乳腺癌MRI普查适用于有生之年患乳腺癌的危险性高达20%-25%及以上的人群,包括胸部接受放射治疗者。
2、乳腺MRI必须采用专门的乳腺相控阵线圈,推荐采用高场强(1.5 T及以上)MRI机并行采集技术。
3、检查体位及扫描范围:
患者取俯卧位,双乳自然下垂,扫描范围包括双侧乳腺及腋窝区。矢状面有利于Cooper韧带、乳腺导管走行、腋窝淋巴结等的显示。至少需2个体位,建议矢状面和横断面相结合。
4、扫描序列:至少包括:
(1)高空间分辨率快速抑脂T1WI动态序列,包括平扫及注射含钆对比剂后至少3次扫描,扫描延迟时间以8-10 min为宜。
(2)T2WI序列,通常为矢状面扫描。
(3)DWI序列,通常同时进行低b值和高b值扫描,b=0作为低b值,b≥500 s/mm2为高b值。
5、扫描层厚应≤3.0 mm,层面内的空间分辨率应<1.5 mm。为了评估动态增强特性,单次扫描时间应≤2 min。
6、扫描结束后在DWI图像上,手动寻找病灶最大层面,取病灶信号均匀处作为ROI,测量病灶的ADC值。
7、选择强化约3 min的信号强化率作为早期强化率,是诊断恶性病变的主要征象之一。
8、MRl引导下穿刺定位及活检:适用于只在MRI上显示,且BI-RADS分类为4类以上的病灶。操作过程中压迫乳腺至合适的程度,仅允许对乳腺进行适度挤压。
9、MRI检查尽可能在月经周期的7-14 d进行。
10、静脉注入钆对比剂的前后采集图像,经过减影处理能够很好地显示增强区域。乳腺MRI敏感度高,但特异性中等,部分良、恶性病变表现存在重叠,包括纤维囊性改变、纤维腺瘤、乳腺炎、放射状瘢痕、原位小叶癌和不典型增生等。
11、MRI定位下活检在1.5 T及以上的MRI设备引导下进行。0.2-0.5 T低场强的开放式MRI设备对于影像诊断效果较差。
12、相应的穿刺活检针均需采用可以在磁场中使用的非磁性材料。
13、在对比剂流出之前,能使病灶显示的时间只有约45 min,必须抓紧时间。
14、只有在乳腺X线摄影和超声下不能发现的可以恶性病变,才建议行MRI引导下乳腺病灶活检,否则采用超声或X线摄影定位。
阅读指南全文请戳:乳腺MRI检查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