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戒细胞癌致降结肠肠套叠一例

2015-04-01 11:47 来源:丁香园 作者:王强
字体大小
- | +

大部分肠套叠发生于婴幼儿,但约有5%患者为成人。肠套叠多是一段小肠肠管内陷入远端的紧邻肠管。发生于成人结肠者罕见,一般是由于恶性肿瘤所致。由于肠套叠的症状多变、影像学确诊有难度、临床处理较棘手,因此其诊断具有显著挑战性。

结肠印戒细胞癌是一种罕见的组织学类型,约占所有结肠腺癌的0.5%-1%。其特点为大量胞质内粘液、压迫胞核至细胞外周从而形成印戒样表现的特异性形态学表现。鉴于临床症状有所延迟,大部分印戒细胞癌的病例查出时为进展期。

近日,中国的KE-KANG SUN等人经患者书面同意后,在Oncology Letters发表文章,报道了一例术前经CT诊断的因印戒细胞癌而致青年男性成人降结肠肠套叠病例。下面为大家详细介绍。

病例报告

男,27岁,间断性左上腹疼痛,无便血,症状已六个多月,就诊于作者所在医院。患者未诉其他症状,如呕吐、恶心或发热,无相关用药史或手术史,否认吸烟及酗酒。体检左上腹触痛,但无反跳痛,未触及肿物。

试验室检查结果均在正常范围内。胸部X线、腹部平片及心电图结果未见特异性改变。CT扫描见降结肠处同心圆样结构,这是左侧结肠肠套叠的典型表现;但近端结肠未见缺血性改变(图1)。检查时未见肠梗阻迹象。

14-1.png
1.A)常规CT、(B)动脉相CT、(C)门静脉相CT,见与降结肠-结肠套叠相关的典型靶环样病变。

择期行腹部正中切口剖腹探查,证实为左半结肠癌致肠套叠。术中见肿瘤致降结肠自身套叠(图2A)。为预防恶性肿瘤的播散,未尝试复位肠段,代之以左半结肠切除,即自横结肠的左半部分直至部分乙状结肠均切除(图2B)。

14-2.png
2.肠套叠处术前观。(A)术中见肿瘤致使降结肠自身套叠。(B)肿瘤原始状态。行左半结肠切除,即横结肠左侧直至部分乙状结肠均切除。

横结肠与乙状结肠间端侧吻合以重建肠道连续性。病理报告为印戒细胞癌,根据AJCC的恶性肿瘤TNM分期定为pT4aN2M0。术后病情平稳,患者在术后第十天出院。

讨论

肠套叠是近端肠道伸入远端肠段的管腔内,常见于年轻人,罕见于成人、且见于成人时多由恶性肿瘤所致。根据肠套叠的位置,将其分为如下四类:空肠套空肠、结肠套结肠、回肠套结肠、回肠套盲肠。结肠套结肠的套叠多位于乙状结肠或盲肠。降结肠由于解剖学上附着于腹膜后,因此降结肠的套叠极为少见。

结直肠第一例原发性印戒细胞癌的报道是1951年。这种独特类型的肿瘤约占所有腺癌的1%以下,且大多发生在年轻儿童。此外,如不考虑肿瘤位置,则印戒型的组织学类型与发病时更多为进展期、肿瘤分级更高有关,相比其他类型腺癌来说临床预后更差。

本文报道了一例由于结肠印戒细胞癌致使降结肠套叠入结肠的罕见病例。与儿童肠套叠不同的是,在成人时不应行钡灌肠以减轻肠套叠;成人肠套叠多伴有器质性病变,且如本例这样的,钡灌肠对于减轻肠套叠来说是无效的。

对于可疑恶性病变所致的肠套叠来说,由于可能导致肠穿孔及肿瘤细胞播散,因此减轻肠套叠并不足取。主要治疗手段是手术。对于降结肠套叠者,应行横结肠左半部分、降结肠及乙状结肠切除,并将横结肠远端侧方吻合到直肠乙状结肠处。吻合时是否行近端减压,取决于手术者的判断及技术、以及肠管的状态。

本例中,手术一月后,患者接受了6个周期的标准化疗,每一周期四周。化疗结束三个月后的最近一次CT检查未见复发。此前的研究中,结肠肠套叠中有60%是恶性肿瘤所致。可能很难鉴别导致结肠肠套叠的是良性病变、还是恶性病变。因此,本文作者提出结肠肠套叠时,有必要术前行结肠镜检查。

查看信源地址

编辑: 王强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