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体治疗是外科病人围手术期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目的在于维持电解质平衡,纠正液体失衡和异常分布等。
研究表明,液体治疗能够影响外科病人的预后。对于围手术期病人,既应避免因低血容量导致的组织灌注不足和器官功能损害,也应注意容量负荷过多所致的组织水肿。临床上,应针对病人个体化制定,实施合理的液体治疗方案并反复评估,根据不同的治疗目的、 疾病状态及阶段不断进行调整和修正。
目前,液体治疗尚存很多争议,如开放性或限制性液体治疗,液体复苏中应用晶体液与胶体液的差异,人工胶体或天然胶体的应用指征等,这些问题有的已形成一定的共识,更多仍在探索之中。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曾于 2008 年制定《外科病人胶 体治疗临床应用专家指导意见》,但其内容仅涉及胶体治疗。为进一步指导临床医师规范化、合理开展液体治疗,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组织国内部分专家,遵照循证医学方法,结合近年来液体治疗领域的相关进展, 在上述「指导意见」基础上制定本专家共识。
本文内容由「中国实用外科杂志」授权丁香园发布。
欲查看更多,可点此下载实用外科杂志 ap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