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肠系膜上动脉闭塞是肠缺血最常见的原因,可以由于栓子的栓塞或动脉有血栓形成引起。急性肠系膜缺血病人的早期诊断较为困难,当明确诊断时,缺血时间已长,肠已有坏死,同时病人多有较严重的心肺功能不全.给治疗带来更多的风险。因此,此疾病属于诊断不易、预后不佳。早期明确诊断和积极手术能有效改善预后。
浙江大学附属邵逸夫医院血管外科副主任医师朱越锋愿意分享一下在急性肠系膜动脉缺血的诊断和治疗的经验和进展。
问题一
站友 h*********r 提问:朱教授您好,我是介入科的医生,我更关注的是急性肠系膜栓塞的腔内治疗,对于取栓,我们尝试了 SOLITAIRE 支架取栓,GUIDING 导管抽吸,保护伞取栓,置管溶栓,有些病人效果非常好,但也有很多不行。请问您是使用什么样的系统的?房颤的病人,特别是明确提示新房附壁血栓的病人,溶栓会不会再发血栓脱落?
朱越锋教授答: 首先,对于 MAI 的治疗选择需要基于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决定而不是根据我们的专业特长来选择。如果患者生命体征稳定,腹膜刺激症状不明显,可以尝试腔内介入治疗。治疗前的 MAI 病因分析也非常关键。
如果是栓塞所致的 MAI,无论是支架取栓或 guiding 导管抽吸,效果都不错。如果是动脉硬化基础上的重度狭窄合并血栓形成,那你的取栓效果肯定不好,可能 PTA 及支架成型效果更佳。考虑到效果和经济因素,我一般会考虑经皮 fogarty 导管取栓或置管溶栓。房颤患者尤其心超提示有血栓的情况下不建议溶栓治疗,因为血栓脱落万一脑血管意外,得不偿失。
问题二
站友*人 提问:朱教授您好,我们知道急性肠系膜上动脉缺血发病往往有急性腹痛的表现,且不仅仅多见于老年人,有些中青年也可发病。那么我们对它诊断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吗?治疗上有什么好的方法?介入治疗的主要指征是哪些?慢性肠系膜动脉缺血患者是否需要治疗?非常感谢!
朱越锋教授回答:个人觉得诊断仅凭临床经验非常困难。如果患者是由房颤的基础疾病存在同时突发腹痛,需要马上联想到 MAI。关键是需要腹部的增强 ct 检查。尤其在夜间急诊面对不明原因的腹痛,症状明显而体征缺失,但是血指标异常者,坚持查增强 ct。早期诊断明确及时进行手术取栓或者介入治疗都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一旦肠道缺血坏死,外科医生能做的就很有限了。介入治疗目前建议仅用于血流动力学稳定,腹膜刺激症状不明显,判断肠道没有坏死,以及开放手术禁忌症者。一旦腹膜刺激症明显,怀疑 肠道坏死者,建议剖腹探查。根据卢瑟福血管外科学介绍,所以慢性的 MAI 都是血管重建的适应症。但是外科干预之前需要权衡其治疗相关的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
问题三
站友 s********i 提问:请教授评价肠系膜血管彩超、磁共振、肠系膜血管强化 CT、DSA 检查对本病诊断价值。
朱越锋教授回答:1. 超声是一个有效的无创检查手段。可以评估动脉血流速度,管腔是否有狭窄或闭塞。高分辨率的超声甚至可以评估肠道血管情况。但是检查者水准不一以及肠道气体干扰,肥胖等情况会干扰检查结果的准确性。
2.ct 是肠系膜动脉缺血的一种精准的检查方式。有相关报道 ct 诊断 AMI 的敏感性为 96%,特异性为 94%。与 DSA 相比相对无创,易于操作。可以同时评估肠系膜动静脉及肠道血供情况,以及腹腔内其它脏器病变情况。缺点是造影剂对肾功能有损害,还有技术员对造影剂注射的把控时间很关键。
3.DSA 是属于 AMI 的诊断金标准。除了明确诊断之外,可以进行治疗包括:PTA,支架,导管溶栓术,取栓术。供参考。
问题四
站友 y******1 提问:朱主任好,我是学生,想问下急性肠系膜动脉缺血的临床特征是什么?急性肠系膜动脉缺血的发病原因和发病机制是怎样的?
朱越锋教授回答:病因:动脉栓塞,动脉血栓形成,非闭塞性 MAI,医源性损伤。发病机制:各种原因导致肠道血供减少或中断,导致肠道持续性缺血,通过活化氧代谢物和多核中性粒细胞的作用引起肠粘膜屏障的破坏,严重的导致整个肠道坏死。
临床特征主要是:突发的腹痛,呕吐、腹泻等症状。早期无压痛及反跳痛,当肠道坏死时候,出现腹膜刺激症状。继发发热,腹胀,血便,脱水甚至休克。
问题五
站友九**桐提问:临床上常见的造成急性肠系膜缺血的机制有哪些?常规处理方法是怎样呢?
朱越锋教授回答:最常见的两种原因是:1,房颤所致的动脉栓塞。2. 动脉硬化基础上的血栓形成。治疗原则相同:诊断明确后尽早手术干预。包括开放手术和腔内介入治疗。大部分患者推荐开放手术取栓,因为同时可以观察肠道病变情况。部分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腹部体征不明显的情况下可以考虑介入治疗,包括:PTA,支架成型,取栓,导管溶栓等方法飞。
问题六
站友 k*******0 提问:朱教授,该病的高危因素是哪些呢?男性、女性患病的概率一样吗?
朱越锋教授回答:根据国内的一篇荟萃文献报道,相关危险因素包括:心房颤动患者占 53.5%(429/802),动脉硬化症患者占 38.1%(69/181),冠心病患者占 27.9%(195/698),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占 24.2%(169/698),高血压患者占 15.2%(106/698)。男∶女 = 1.7∶1,平均年龄为 61.9 岁。国外的文献报道 AMAI 占入院患者的 1/1000,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