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估计,50 岁以上的外周动脉疾病患者中,5%~10% 的患者在 5 年内发展至重症下肢缺血(CLI)。此病的治疗包括旁路手术和血管腔内治疗。后者又分为血管成形术和支架置入。跨大西洋外周动脉诊疗的多学会专家共识(TASCII)指出对 CLI 患者应该进行血运重建。然而,该选择何种方式仍然存在争议。
基础概念
旁路手术是指应用人工血管或自体大隐静脉,于闭塞血管近、远端正常血管之间建立旁路。又分为解剖途径和解剖外途径。一般情况下首选解剖途径旁路手术,因其符合人体正常动脉血流方向。而在移植物的选择方面,自体大隐静脉优于人工血管。
随着介入技术的发展,腔内治疗越来越多用于临床治疗 CLI。经皮血管成形术和或支架置入是指经动脉穿刺,输送球囊导管至动脉狭窄或闭塞的部位,扩张、重建动脉管腔,结合血管腔内支架的使用,使病变血管恢复血流。
研究介绍
来自梅奥诊所的 Abu Dabrh 医生等人复习文献,将旁路手术和血管腔内技术治疗重症下肢缺血的疗效进行了比较分析,文章发表在近期的 journal of vascular surgery 上。
研究组将重症下肢缺血定义为:患者有静息痛、组织缺损、溃疡或坏疽;卢瑟福分级 4-6 级;踝动脉压<70 mmHg,或趾动脉压<50 mmHg;平板脉冲体积或经皮氧分压<40 mmHg。
终点事件为所有原因导致的患者死亡、大截肢、通畅率、伤口愈合情况。最终,研究组将 9 项临床试验中 3071 例患者进行了分析。
结果如下:
根据最长时间的随访结果来看,两种术式的死亡率无统计学差异。按照 CLI 定义进行亚组分析亦如此。两者截肢风险无显著差异。
而单中心经验和非随机研究结果显示旁路手术死亡率、截肢率更低。旁路手术一期通畅率、辅助一期通畅率更高,二期通畅率与腔内治疗无差异。亚组分析无显著差异。
无充足的数据说明伤口愈合情况。
Abu Dabrh 医生等认为血运重建方法的选择不仅取决于外科医生的专业知识,还取决于患者的偏好,预计围手术期风险,和预期生存时间。该领域仍需要精密和有效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