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上说 3D 腹腔镜技术可以提升术者对组织器官相对位置的感知水平,增加操作信心,降低误操作的概率。但为什么直到今天这项技术也没有普及呢?原因只有一个,它并没有表现出对传统 2D 腹腔镜的绝对优势。
要知道 3D 腹腔镜技术自发明至今已有 20 年,它到底经历了怎样曲折的发展历程,这项技术到底有没有未来呢?近日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的 Sakata 教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研究,结果发表于今年 2 月的 Annals of surgery 杂志。
20 年前出现的第一代 3D 腹腔镜采用了快门眼镜技术,即通过带有电池的眼镜的左右主动交替关闭配合显示屏上左右帧图像交替产生,使左右眼分别看到两个通道的图像。其实这个技术现在很多游戏厂商在使用,闪烁频率 120 赫兹,显示效果很不错。但那时的频率最快只有 72 赫兹,且眼镜笨重,画面昏暗且闪烁,动作模糊,很多医生用久了会出现眼疲劳、头痛和晕动症。
第二代技术比较奇葩,采用了头盔模式,在两眼前放置了两块屏幕。画面的亮度和稳定性没问题了,但是设备太过笨重,医生们反应使用感受还不如第一代。
现在的 3D 腹腔镜即第三代,与 3D 电影的原理是一样的,由双镜头拍摄的画面重叠显示于屏幕,术者佩戴 3D 眼镜观看屏幕而获得立体视觉。在手术时术者有一个最佳视角,就是正对屏幕并且距离适当,就跟看 3D 电影观众席正中的位置一样,不需要抬头低头也不需要转头,最轻松。如果屏幕位置较偏的话大家可以想象,不仅画面变形而且容易眼疲劳甚至晕眩,所以在 3D 腹腔镜手术时需要尽量给术者提供最佳视角。
通过查文献找到大量分组对照试验比较两种技术的优劣,包括真正的腹腔镜手术和在模拟手术器械上的操作,判断指标包括手术时间、误操作次数和手术质量。大量实验报告显示使用现在的 3D 腹腔镜进行手术与传统 2D 腹腔镜相比没有明显优势。
作者对这些实验的过程进行分析发现实验存在非常多的漏洞,如有很多试验在比较两种方法时没有控制其他变量,所用的 3D 设备和 2D 设备完全采用两种系统,不同的摄像头、不同的屏幕、不同的显示效果,这样得出的结论没有说服力。
建议在试验时采用同一套具有 3D 和 2D 两种模式的腔镜系统,可以尽量减少误差。还有很多实验没有对调整屏幕视角给与足够重视,像这样的误差足以影响实验结果。
还有一个概念我们需要了解,立体视锐度,指人眼辨别空间中物体最小景深差别的能力,这一能力在人群中差异非常大,约有 30% 的人立体视锐度较弱。研究显示这部分人群通过观看 3D 图像获取的立体感较立体视锐度正常的人群弱。另外人群中有 3% 的人立体感缺失,这部分人完全不会从 3D 影响中获益。另有研究显示一般人在年龄超过 60 岁后立体视锐度开始下降。
在进行实验之前应对参加实验的医生进行立体视锐度测验,将测量值正常者和较弱者分别进行对照,以便得到更准确的结果。
因而,作者认为:3D 腹腔镜未必没有用,可能是不严谨的试验数据掩盖了它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