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甲状腺癌罕见,约占小儿恶性肿瘤 0.5%~3%,儿童乳头状甲状腺癌(PTC)的影像学报道也很少。来自韩国中央大学医学院的 Chung 等学者报道了 3 例儿童甲状腺乳头状癌,文章发表在 Ultrasound Quarterly 杂志 2014 年第 3 期上 。
病例 1:患者女,7 岁,因颈部包块就诊,无甲状腺癌家族史,无免疫缺陷等其他病史。颈部超声显示甲状腺右叶见一大小约 2.3 cm 的低回声结节,回声不均匀,边缘欠清,其内可见若干点状强回声钙化灶(图 1A 和 B)。CDFI 示结节周边可见血流信号分布。根据超声表现,考虑甲状腺乳头状癌可能,并经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抽吸活检(FAN)证实。颈部 CT 提示甲状腺右叶可见一大小约 2.3×1.6 cm 低密度灶,周边钙化(图 1C)。
患儿接受了甲状腺全切术及中央区淋巴结清扫,病理证实为甲状腺乳头状癌。术后予以放射性碘 131 治疗。术后 9 个月,患儿因颈部两侧新发包块再次入院,颈部超声提示双侧颈部多发性淋巴结肿大,其内可见实性回声合并钙化,考虑肿瘤复发(图 1D),并于右侧术野探及一 0.7 cm 大小低回声灶,其内可见实性回声。行右叶结节切除术及双侧颈部淋巴结改良根治性清扫,病理证实转移性甲状腺乳头状癌。
图 1 7 岁女童颈部超声声像图:图 A 和 B 分别为横切面和纵切面,可见一大小约 2.3 cm 的低回声结节,回声不均匀,边缘欠清,其内可见若干点状强回声钙化灶;图 C 为 CT 图像,甲状腺右叶可见一大小约 2.3×1.6 cm 低密度灶,周边钙化;图 D 为术后 9 个月,超声显示右侧颈部多发性淋巴结肿大,内有微钙化,提示肿瘤复发
病例 2:患者女,13 岁,因有甲状腺癌家族史行常规检查,实验室检查提示甲状腺功能正常。甲状腺超声发现左侧峡部一大小约 1.2 cm 低回声灶,边界不清,其内可见多发钙化(图 2A 和 B)。超声引导下 FAN 可见少数异形细胞,但无法明确诊断。遂行粗针穿刺活检,提示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接受甲状腺全切术,术后病理证实为甲状腺乳头状癌。
图 2 13 岁伴有甲状腺癌家族史女性声像图:图 A 和 B 分别为横切面和纵切面,显示左侧峡部一大小约 1.2 cm 低回声灶,内伴多发性微钙化,能量多普勒显示无血供(未显示);超声引导下 FAN 和粗针穿刺活检确诊 PTC
病例 3:患者女,14 岁,因糖尿病入院,伴有甲状腺癌家族史。甲状腺功能检查提示 T3 水平正常,FT4 及 TSH 增高,诊断为轻度甲减。超声检查发现甲状腺左叶弥漫性肿大、回声不均匀,右叶可见弥漫散在强回声光点(图 3A 和 B),高度提示弥漫硬化型乳头状癌(DSVPC)。右侧颈部Ⅲ区探及一大小约 0.7×1.1 cm 淋巴结,皮质增厚,淋巴门消失,考虑淋巴结转移(图 3C)。CT 检查证实超声所见(图 3D)。
超声引导下 FNA 证实为 PTC。患者接受甲状腺全切术及右颈部淋巴结清扫,病理证实为 DSVPC 并中央区淋巴结及右颈部Ⅱ、Ⅲ、Ⅳ、Ⅴ区淋巴结转移,同时伴有桥本甲状腺炎。患者术后接受放射性碘治疗,目前正接受临床随访,未见肿瘤复发。
图 3 14 岁女性偶然发现的甲状腺结节声像图:图 A 和 B 分别为横切面和纵切面,显示甲状腺右叶弥漫散在强回声光点;图 C 为右侧颈部Ⅲ区探及一大小约 0.7×1.1 cm 肿大淋巴结,皮质增厚,淋巴门消失(箭头);图 D 为 CT 图像,甲状腺右叶多发性微钙化
作者指出,儿童和青少年约占所有甲状腺癌患者的 2.6%~2.9%,5 岁以下的儿童极为罕见。随年龄增长,甲状腺癌发病率也逐渐增加。与成人相同,PTC 也是儿童甲状腺癌最常见类型。儿童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临床表现与成人不同,其更具侵袭性,出现淋巴结转移的比例可高达 60%~80%,20% 的患病儿童确诊时已出现肺部转移。尽管侵袭性强,但儿童分化型甲状腺癌生存率依然较高,其 10 年生存率达 100%。女童的甲状腺癌发病率高于男童,发病比例约为 2:1。
辐射暴露和甲状腺癌之间关系非常密切,暴露于辐射或经历过放疗的儿童罹患甲状腺癌的风险更大,平均潜伏期约为 7 年。无辐射暴露史的情况下,甲状腺癌的发病呈散发性或家族性。
作者报道的 2 例典型 PTC 和 1 例 DSVPC,均具有普通人群恶性甲状腺肿瘤的超声特征。尽管病例数量有限,但作者认为可以使用成人甲状腺恶性特征来诊断儿童的甲状腺恶性肿瘤,两者具有一致性。
扫描二维码,关注超声时间,更多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