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读Surgery病例后整理的胃肠道间质瘤诊疗要点

2016-02-22 09:00 来源:丁香园 作者:徐驿
字体大小
- | +

临床上胃肠道间质瘤(GIST)并不那么罕见,但问到「内镜下活检不能明确诊断时是否应该细针穿刺,影像学检查选择 CT 还是 MRI」等一系列诊疗要点的问题时,你心里是否都已有答案呢?

下面让我们来通过一篇由美国 Cesaretti 教授等于 2016 年 1 月份发表在 Surgery 杂志上的案例报道,一起回顾 GIST 的诊疗要点吧。

基本情况

患者,男,71 岁,于 2010 年曾因黑便入院检查,消化道内镜检查示胃窦炎症性改变。2013 年行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后联用阿司匹林以及 P2Y12 抑制剂抗凝。

后于同年因黑便再次入院,查体无殊,内镜检查发现壶腹周围粘膜下肿物伴表面糜烂、溃疡。超声内镜示肿块肌层发生,位于十二指肠降部,质实,回声欠均,边界清晰且血供丰富。

A.png
图 1 A 示内镜下观察白色箭头示肿瘤发生于十二指肠降部粘膜下

要点一:临床表现

消化道间质肿瘤并不一定都有症状,但在出现症状的病人中,接近 40% 的病人以消化道出血作为主要临床表现,其他常见的临床表现还有腹部肿块以及腹痛。

本案例中病人存在黑便,并且在超声内镜下示肿块肌层来源,考虑为消化道间质瘤合理。但 GIST 和平滑肌瘤都可以在肌层发生,且内镜下都可显示为粘膜下肿物伴表面糜烂、溃疡。其典型内镜下表现如下图:

D.png
图 2 A 为胃体部粘膜下 GIST;B 为注射 1:10000 肾上腺素并电凝止血(图片来源:由 Kenneth Falchuk, MD and Andres Gelrud, MD 提供)

回到病例,医生为明确诊断,在内镜下对肿物多处取活检样本,但可能由于取样过浅表,病理结果无法提供明确诊断。

要点二:活检原则

由于肿物发生于粘膜下,常规活检操作难以明确取到组织样本,是否行细针穿刺活检值得医生考量。事实上,对于可切除的间质来源肿瘤,术前活检明确诊断并不必要,因为无论结果如何都是首选手术治疗。但对于不可切除或者潜在可切除病人而言,就必须得活检明确诊断,因为确诊为 GIST 的病人有特异性靶向药物伊马替尼类可用于术前新辅助化疗。

病检虽然没有提供更多的诊断信息,不过医生为患者做了 CT 检查以评估手术可能性。CT 示十二指肠降部 43X38X36 mm 肿块一个,周围无淋巴结肿大,未发现肝转移灶。

b.png
图 3 B 示白色箭头示肿瘤位置

要点三:影像学检查

增强 CT 是这一类患者首选的影像学检查,只有在无法行增强 CT 的病人身上才考虑行 MRI 检查。

GIST 典型表现为肿块边界光滑清晰,显著增强。相反平滑肌瘤显示为边缘清晰的低密度影,而平滑肌肉瘤则表现为内部不同程度的坏死以及增强不均。GIST 最常见通过血运转移至肝脏,大网膜以及周围组织中,而平滑肌肉瘤则最常见转移至肺。

医生随后为患者实施了十二指肠肿瘤楔形切除术,术后病理证实为 GIST,和分裂象<5 个/50 高倍视野,分类属于低度恶性。病人术后十天出院。

c.png
图 4 为肿瘤术中所见

要点四:GIST 分期

GIST 没有良、恶性之分,所有的 GIST 都可以认为是恶性,只是恶性程度有区别。事实上,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关于 GIST 的分期存在着至少 4 种以上的方法,且目前没有明显证据证明其中任何一种优于其他分类。

NCCN 在去年发布的 GIST 诊疗指南里,恶性潜能的评估使用了美国武装部队病理学研究所(AFIP)提供的分类方法,因为由 AFIP 所进行的随机双盲多中心临床试验是目前所有对 GIST 研究中样本量最大的临床试验。

实际上,每一种分类方法之所以目前仍然存在,是因为它们都被证实能够很好地找出高危、需要进行术后伊马替尼的辅助治疗的病人。平时临床诊疗中,NCCN 的指南已经足够帮助我们筛选这一类的病人。其他可使用的分类方法还有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分类标准以及美国癌症委员会(AJCC)提供的 TMN 分期。

拓展延伸

与一般普外科医生的直觉可能相悖,不那么罕见的消化道间质来源肿瘤,其实其发生率只占了消化道原发性肿瘤的 1%,而这 1% 中绝大部分为 GIST。

GIST 通常出现在胃和小肠中,十二指肠来源的 GIST 只占 1%~4%,十分罕见。也正因此,这篇简单的病例报道能刊登在 Surgery 杂志上。

GIST 与其他间质肿瘤不同,其他间质肿瘤可发生在身体其他部位,但 GIST 有自己独特的分子生物学发病机制,并且它几乎只发生在消化道。95% 的 GIST 病人存在 c-KIT 过表达,且 80% 的病人是由于 KIT 基因发生了突变导致。而伊马替尼是 KIT 基因产物 Kit 蛋白(CD117)的特异性抑制剂,因此可用于治疗 GIST。

其他的十二指肠间质来源肿瘤还包括平滑肌瘤,神经内分泌肿瘤以及颗粒细胞瘤。

5% 的平滑肌瘤发生于十二指肠,它们的临床以及影像学表型在前文已经提及。

对于神内径分泌肿瘤,它和十二指肠有着一个「33」关系:十二指肠肿瘤中 3% 为神经内分泌肿瘤,而所有神经内分泌肿瘤中约 3% 发生在十二指肠。胃泌素瘤(48%)以及生长抑素瘤(44%)是这一类肿瘤中最常见的类型,且由于其内分泌功能,这一类病人常出现相关激素过量所引起的临床表现。

颗粒细胞瘤常出现于头颈部,皮肤以及皮下组织中,以体积大,生长迅速但不具有侵袭性为特征。消化道来源的颗粒细胞瘤罕见,偶见发生于食管。但目前已经 4 例经报道发现发生于十二指肠粘膜下,所以如果普外医生在临床上若发现了相关病例,不要错过在国际知名临床杂志上报道它的机会。

回想自己科的大主任上上周刚开完一台十二指肠来源的 GIST,普外君忍不住插嘴一句,真的不要小看了自己科室平日收的病种,勤奋学习,多查文献资料,其中可能分分种藏着数篇 Surgery 呢。

本文系徐驿原创,欢迎转发,转载需经授权,投稿及合作邮箱:chengpx@dxy.cn。本文首发于丁香园旗下普外专业微信公众号普外时间,点此关注>>

查看信源地址

编辑: 程培训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