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对《豪斯医生》这部剧一定不陌生,啥?没听过?那就去看啊喂……
普林斯顿大学附属医院的 House 医生从外表到行为都与好医生的形象相差甚远,态度无礼,表情凶恶,跛足,拄着一根拐棍(如下图所示)永远是牛仔裤运动鞋的便装打扮而不是整洁的白大褂,他甚至竭力避免和病人说话,并认为世人皆不可信(经典语录:Everybody lies),病人所说的病因都是胡扯……
作为一位内科医师,豪斯对解决医学疑难并挽救生命有着无人可比的激情(超喜欢他的原因之一)。虽然他几乎是个愤世嫉俗的反社会论者,但他独特的思维方式(其实就是脑洞大)和异常敏锐的职业直觉让他不至于丢掉在这所附属医院的饭碗(有能力才可以任性)。当然你也可以认为是因为该院院长稀饭他……(扯得有点远了,罗子君)
言归正传,《豪斯医生》第一季第 6 集讲了一个肝豆状核的病例,又称威尔逊病(Wilson 病),至于这个奇葩的诊断是如何得出来的俺就不说了(自己去看)。今天我们主要讲讲这其中的某个细节——肝癌的治疗。
小白(小跟班之一)给这个患者做肝脏超声的时候发现这个患者肝脏上有一个直径为 5.8 cm 的肿瘤。
然后由此展开了针对肝脏肿瘤治疗的讨论,额,不治的话 6 个月肝衰挂掉似乎有些夸张了(但这不是重点)。
然后治疗,他们首先想到了肝移植,嗯,思路不错(不过因条件不满足,实行难度大被否了),根据 Milan 标准,对于满足单个肿瘤直径 ≤ 5 cm,或多发肿瘤个数不超过 3 个,且最大肿瘤直径 ≤ 3 cm,无血管和淋巴结侵犯和肝外转移的肝癌患者,实施肝移植才是较为明智的选择(似乎肿瘤大小也不太满足,但 2001 年提出的扩大的 Milan 标准即 UCSF 标准,将单一肿瘤的直径扩大到了 6.5 cm)。
于是进入计划 2:手术,以肝切除术为代表的外科治疗是肝癌首选治疗方法,那么问题来了,这个患者的肿瘤直径 5.8 cm,到底符不符合手术指征?
2011 年版的《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中提到根治性肝切除的局部病变,需满足:单发肿瘤,表面光滑,周围界限清楚或有假包膜形成,受肿瘤破坏的肝组织小于 30%;或受肿瘤破坏的肝组织大于 30%,但无瘤侧肝脏明显代偿性增大,达到标准肝体积的 50% 以上(这样看来,能不能手术并不是大小说了算)。
既然他们认为不能手术,那咋办?House 医生想到了一招(俗称「下套」):给肿瘤「喂」点酒精让它脱水缩小(学名叫:经皮无水酒精注射,PEI),然后忽悠外科进行手术。
罗子讲知识
PEI 是最早用于肝癌治疗的局部消融技术,日本学者于 1985 年即有报道。用达 95% 或以上纯度的乙醇注入肿瘤后,渗透入肿瘤细胞,造成蛋白质变性和细胞脱水,使肿瘤发生凝固性坏死。
一般根据肿瘤直径确定所用乙醇的剂量,中国学者多采用公式 V=4/3π(D/2+0.5)x3。D 为肿瘤的直径(cm),加 0.5 是为了扩大治疗范围。通常总量不宜超过 10 ml,大量(50 ml)注射时需有保护措施。(数据来源于《肝癌化学消融的技术要点》)
PEI 应用广泛, 但其反应率随肿瘤的增大而变小:< 2 cm 肝癌可达到 90% ~100% 的反应率 , 3 cm 肿瘤约 70% 反应率 , 5 cm 肿瘤约 50% 反应率。对于大于 5 cm 的肿瘤单次治疗效果不佳,联合治疗也许是最合理的选择。数据来源于《原发性肝癌的诊断和治疗》)
剧中的具体操作过程如下:
额,各位看官发现问题了么?
报告:我发现那个穿刺部位有些不对啊,都平脐了啊喂(5.8 cm 的肿瘤,不至于吧),而且离超声探头那么远,这样穿下去真的没问题么(这么高端,不懂啊)?额,好吧,算你厉害。
但是 PEI 本身就是一种治疗,治疗后不应该评估一下么?搞不好或许不要手术了呢(虽然可能性不大)?请不要打我,并非吹毛求疵,《肝癌局部消融治疗规范的专家共识》说了:
应于治疗后 1 个月复查肝三期 CT/MRI,或者超声造影,以评价消融治疗的疗效。
1. 完全消融(CR):肝脏三期 CT/MR 或者超声造影随访,肿瘤所在区域为低密度(超声表现为高回声),动脉期未见强化。
2. 不完全消融(ICR):肝脏三期 CT/MR 或者超声造影随访,肿瘤病灶内局部动脉期有强化,提示有肿瘤残留。
对治疗后有肿瘤残留者,可以进行再次消融治疗,若两次消融后仍有肿瘤残留,则确定为消融治疗失败,应该选用其他治疗手段。
除去这点小瑕疵,罗子还是觉得《豪斯医生》与本土的医疗剧相比,实属良心之作,要知道第一季可是 2004 年播出的,十多年前的知识放到现在仍然经得起推敲,实属不易。
好了,这次就给大家扒到这里,希望大家能对肝癌的消融治疗有所了解。有了我,大家以后再也不能愉快的看剧了,哈哈。
扫面下方二维码,关注「消化时间」,每天都有不同的精彩资讯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