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这些乳腺导管内癌会「升级」

2017-01-22 15:29 来源:丁香园 作者:wyx
字体大小
- | +

众所周知,乳腺内病灶在影像学引导下粗针穿刺活检结果具有假阴性率,即使穿刺证实为导管内癌(DCIS),手术切除后常规病理可能显示其内有浸润成分。这种病理结果的「升级」决定了之后的手术方案的差异,尤其是对于腋窝淋巴结的处理上。所以,预测这种「升级」对于确定初始手术方案具有重要意义。为正确预测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证实为 DCIS 的病灶中有有无浸润成分,来自英国的 Evans 教授等人研究总结了乳腺病灶「升级」的危险因素,文章发表在 2016 年第 11 期的 Clinical Radiology 上。

作者共纳入了 57 名乳腺癌患者,纳入标准为:(1)2010 年 12 月至 2015 年 12 月期间在 Ninewells 医院行乳腺超声并发现病灶;(2)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证实为 DCIS 且随后进行手术切除的患者。排除标准为:超声引导穿刺结果证实为该侧乳腺有浸润灶。

之前许多文献都报道过,使用剪切波弹性成像(SWE)技术时,乳腺浸润性癌的弹性比 DCIS 病灶硬。获取病灶的二维灰阶声像图和四幅(两对相互垂直的切面SWE 图像,分别测得每幅图像的弹性值并取其平均值以分析。这次研究仍沿用之前研究中使用的平均弹性值 50kPa 作为使用 SWE 区别良、恶性病灶的阈值。根据病灶能否被触摸到分为两组,能被触摸到的为有症状组(24 个病灶,占 42%),不能被触摸到的为筛查发现组(33 个病灶,占 58%)。记录这些病灶的穿刺结果的组织学分级(微浸润属于 DCIS)和手术中病灶的大小、分级、血管侵犯情况和淋巴结有无转移。

研究发现,57 个病灶中的 24 个病灶有浸润成分,剩余 33 个为单纯 DCIS。有症状组(24 个病灶中有 14 个有浸润,58%)比筛查发现组(33 个病灶中有 10 个有浸润,30%)更易发现浸润灶;SWE 图像上平均弹性值大于>50kPa 的病灶更易发现浸润灶。患者年龄、DCIS 分级、病灶大小、钼靶特征、BI-RADS 分级、有无钙化、有无肿块形成与浸润灶形成均无关。

作者认为,病灶能否被触及以及病灶硬度是 DCIS「升级」为浸润性导管癌的两个相关因素,这两个因素决定了患者治疗方案不同,具有临床指导意义。若病灶可被触及且硬度大时,则更容易(67%)进展为浸润性癌,需要行前哨淋巴结活检或真空加压重复活检;患者病灶未能触及、病灶硬度小的病灶进展为浸润性癌的概率小,只有 17%,不需要行活检;而介于这两种情况之间的病灶,有症状且病灶硬度小或者无症状且病灶硬度大的病人也有可能继续进展,但不需要进行活检。

查看信源地址

编辑: 高瑞秋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