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指南不同,预手术部位感染预防如何处理定植菌?

2021-09-02 18:39 来源:微信公众号 - dxysurgtoday 作者:普外时间
字体大小
- | +



《中国手术部位感染预防指南 2019 版》未提及相关的去定植问题。但是去不去定植一直是我们热议的话题。查阅国内相关指南尚无 SSI 与细菌定植相关性方面报道,仅在 2015 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提及万古霉素相关预防用药条件:

当与 MRSA 相关的 SSI 发生率很高时,或在青霉素过敏的情况下,可以考虑使用万古霉素或氟喹诺酮类药物作为替代。


但是国外预防手术部位感染相关指南,几乎每次都提及去定植的问题。
2018 年,亚太感染控制协会(APSIC)发布了《APSIC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指南》:医院应评估其金黄色葡萄球菌和 MRSA 手术部位感染率,以及莫匹罗星耐药率,以确定是否适合实施筛查。对于鼻腔携带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心胸外科和骨科手术患者,应在围手术期使用 2% 的莫匹罗星软膏,联合或不联合洗必泰沐浴液。


《2018 WHO 全球指南:手术部位感染的预防(第 2 版)》:对于鼻腔携带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其它手术类型患者,也可在围手术期使用 2% 的莫匹罗星软膏,联合或不联合洗必泰沐浴液。(有条件推荐,中等质量证据)。

定植与感染的关系?
细菌定植在一定条件下会发展成细菌感染。细菌的致病力与机体的抵抗力相互斗争,当人体免疫力低下,或使用抗菌药物、免疫抑制剂后,细菌便有可乘之机,诱发细菌感染。

总结与归纳
一、去定植应建立在有效评估基础之上(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和 MRSA 手术部位感染率、莫匹罗星耐药率),切不可未评估,盲目去定植。二、主动筛查是感控防控的补充,医院感染相关防控需立足于有效的感染防控措施之上。三、广泛进行去定植,反而增强了细菌耐药性。四、还需考虑进行主动筛查存在的其他问题包括收费、人力成本、检测阳性后续隔离措施的落实、隔离产生的专人负责、医疗活动减少等负效应,以及一些去定植方法的落实。我国临床研究中尚缺乏多重耐药菌定植的筛查研究,这可能使得多重耐药菌定植问题越发严重,对患者的临床安全也构成相应的威胁。MRSA 定植意味着住院患者预后不良、手术部位感染的风险增高的问题。若想进行去定植,相关措施应包括「MRSA 筛查、去定植方法的落实、接触隔离措施、术前用含万古霉素成分抗生素预防」的一整套措施,以便有效降低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
编辑:刘海洋
投稿:liuhaiyang1@dxy.cn题图:站酷海洛

参考文献:

2018 年《APSIC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指南》

《2018 WHO 全球指南:手术部位感染的预防(第 2 版)》

2015 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编辑: 张佳钰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