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进入外科,临床补液算是最基本的一项技能吧!
作为医生的我们得明确各种液体的浓度、渗透压,从而能选择最适合患者的输注方式,也能算是缓解医患矛盾、增强患者顺应性,提高患者就医体验的一种有效方式。
那么临床上各种输液方式,如外周静脉导管、CVC、PICC、PORT 等,怎么样选择才算合理呢?本文就当前临床治疗中存在的输液方式进行梳理,以帮助低年资医师进行选择。
外周静脉导管(PVC)
1. 一次性静脉输液针(头皮针):
1957 年被发明应用,美国静脉输液护士协会(INS)指南给出了以下建议:
仅限于短期或单次给药治疗
避免持续输注腐蚀性药物、肠外营养液
不可输注 pH 值低于 5 或高于 9 的液体或药物
避免输注渗透压大于 600m Osm/L 的液体
可用于单次采取血标本
(注:短期指输液量小,输液时间少于 4 小时)
优点:具有短期治疗、静脉穿刺条件好、患者合作、药物对血管刺激性较小等优势,且经济方便快捷。
缺点:长时间反复穿刺外周浅静脉,可引发药液渗漏等并发症。目前国外大多数国家已取消头皮针的使用。
2. 外周静脉留置针
1964 年被发明应用,INS 的指南建议和上述头皮针使用情况一致。
优点:可用于任何部位的穿刺输液,具有穿刺次数少、刺激小、安全、迅速、易于操作、便于固定、减少护士工作量、减轻患者痛苦等优点。
缺点:静脉炎、管道堵塞,留置时间只能 3~5 天,同时避免穿刺肢体的剧烈活动。
中心静脉导管(CVC)
1967 年由肠外营养之父 Dr.Stanley Dudrick 发明并应用。
穿刺静脉:经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股静脉置管, 尖端位于上腔静脉或下腔静脉的导管。
中国国家卫健委规范指出:
可用于任何性质的药物输注、血液动力学监测
不应用于高压注射泵注射造影剂 (耐高压导管除外)
优点:输注的液体类型更加广泛,减少了反复穿刺,护理相对简单,减轻护士工作量;
缺点:对穿刺技术要求较高, 易出血,且有引起并发症 (如血胸、气胸、锁骨下动脉损伤、纵隔血肿、空气栓塞、血栓形成、心律失常等) 的危险, 对肿瘤患者化疗,需多次拔管和置管;受日常活动影响较大,容易脱管,需每周维护 2 次。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
20 世纪 90 年代被引入中国并迅速发展。
穿刺静脉:经上肢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肱静脉、颈外静脉 (新生儿还可通过下肢大隐静脉、头部颞静脉、耳后静脉等) 穿刺插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或下腔静脉的导管。
适用情况:和 CVC 相同。
主要应用场景:
用于抢救病人
用于大面积烧伤病人的治疗
在肿瘤及高营养病人
需要反复输血及血制品的病人
化学治疗等
优点:置入操作简单、安全,患者耐受性较好,带管时间长(不超过 1 年或遵产品说明时间,有文献报答可保留 2 年);操作安全性较 CVC 好。
缺点:静脉炎;导管堵塞;感染相关。
注意:每次应用前需要拍胸片,以确认导管位置。
植入式静脉输液港(VPA)
1982 年由 Niederhuber 等提出并应用,是一种完全植入人体内的闭合输液装置。
它将输液港埋植在前胸或腹壁皮下,由注射座 (又称港体) 和硅胶导管两部分组成,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系统。
输液港植入后拍摄 X 光片
穿刺静脉:主要包括颈静脉、锁骨下静脉、股静脉、头臂静脉等,推荐首选右侧颈内静脉,左侧颈内静脉、双侧锁骨下静脉备选,股静脉用于最后选择。
适用情况:
需建立长期深静脉输液通路者
辅助化疗对生活质量要求较高者
外周血管穿刺困难无法留置经外周中心静脉插管 (PICC)
完全胃肠外营养者
禁忌症:
全身或手术部位局部感染未控制
严重凝血功能障碍
病情严重, 不能耐受、配合手术
已知对 TIAP 材料过敏
优点:留置时间长、维护间隔时间长、感染率低;输液港能使患者避免因更换输液管道产生的痛苦,在治疗间隙期应至少每 4 周维护一次,护理简单,对患者日常生活不产生影响。
缺点:价格昂贵;存在穿刺相关损失周围血管和神经等、气体栓塞(少见但致命)、心律失常(导管刺激窦房结)、心包、血管穿透伤等相关并发症。
中长静脉导管(MC)
起源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长约 8~25 cm。
穿刺静脉:上臂肘部贵要静脉、头静脉或肘正中静脉置入,导管尖端位置在腋窝水平或肩下部,不超过远端腋静脉。
根据 INS 建议治疗实践标准的建议,中长静脉导管的适用情况:
输注抗生素
用于液体补充
外周静脉耐受性好的镇痛药和溶液
不适用的情况:
连续发疱剂
肠外营养
渗透压大于 900 mOsm/L 的药物
优点:无需 X 线对其尖端进行定位;留置时间长达 1~4 周;可替代部分 PICC。
缺点:尖端位于外周静脉,不适合持续输注腐蚀性、高渗性药物;有静脉炎、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静脉血栓、导管堵塞等并发症。
排版:张洁
投稿:zhangjie4@dxy.cn
文中图片:作者提供
参考文献
[1] 李妍珍, 齐书芳. 静脉留置针患者的护理方法研究 [J]. 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2020,37(01):79-80
[2] 董淑华, 王建荣, 潘庆联, 程军. 静脉输液相关新技术的应用进展 [J]. 中华护理杂志,2003(09):50-52.
[3] 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 [J]. 中国护理管理,2014,14(01):1-4.
[4] 罗艳丽, 杨小玲. 静脉治疗穿刺工具的合理选择与应用 [J]. 中国护理管理,2014,14(06):573-575.
[5] 完全植入式输液港上海专家共识 [J]. 介入放射学杂志,2015,24(12):1029-1033.
[6] 付春华, 于莹, 赵淑燕, 沈红梅.PICC 管的临床应用和护理进展 [J]. 现代护理,2006(07):606-608.
[7] 张爱华.PICC 与 CVC 在恶性肿瘤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比较 [J]. 护士进修杂志,2014,29(15):1417-1418.DOI:10.16821/j.cnki.hsjx.2014.15.031.
[8] 范雪茹. 静脉输液治疗过程中输液工具选择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分析 [D]. 山西医科大学,2016.
[9] 罗红, 胡道艳, 谭凡, 王静, 魏巍, 胡惠敏. 静脉输液技术临床应用进展 [J]. 齐鲁护理杂志,2012,18(01):50-51.
[10] 李海洋, 黄金, 高竹林. 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应用及护理进展 [J]. 中华护理杂志,2012,47(10):953-956.
[11] 董方方, 杨巧芳, 白姗. 中等长度导管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 [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18,15(12):3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