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过滤器对创伤后患者预防血栓有害无益

2015-12-17 22:31 来源:丁香园 作者:medicalt
字体大小
- | +

在过去几十年中,在创伤患者中预防性使用下腔静脉过滤器有着显著增加的趋势,创伤的患者具有极高的危险发生静脉血栓(VTE)。来自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医学院的 Hemmila 教授最近在 Annals of Surgery 杂志上发表了一篇关于静脉过滤器的文章,此文的目的在于分析预防性使用静脉过滤器(IVC)、死亡率和静脉血栓发生之间的关系。

本文收集了自 2010 年到 2014 的发生外伤的数据。排除标准为无生命体征患者、创伤严重度评分小于 9 分,住院小于 3 天,静脉血栓发生后植入静脉过滤器。分析结果提示,预防性植入静脉过滤器并不能降低创伤患者的死亡率,且可增加深静脉形成的危险。

创伤患者的高凝状态、淤血以及内皮的损伤,构成了血栓形成的三大因素。此外,患者的一些其他的状态,也可能导致血栓的形成,例如全身炎症、受伤严重程度以及伤后运动减少。2012 年美国胸科医师学会指南建议在无静脉血栓患者中不应该预防性使用下腔静脉滤过器。这一观点的提出是基于无高质量的数据表明,相比药物预防患者,预防性临时或者长期使用静脉过滤器可明显改变患者临床的结果。

创伤外科治疗协会表明在患者发生致命性肺静脉血栓时,考虑使用过滤器,但患者只有在以下条件才考虑应用:具有出血危险而无法接受药物治疗,或者由于创伤需较长时间静卧。外伤后发生肺静脉血栓在入院一周内发生率最高,37%-50% 的患者伤后 4-7 天能较早的诊断。因为患者在入院后 24-48 小时内,在出血的风险渡过后,应及时使用药物预防。

在不同的创伤中心,植入静脉过滤器的概率有很大的差异,以及在不同的医院,发生急性静脉血栓后,是否植入过滤器仍有较大的差异。以下几个因素,可能是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首先,临时性下腔静脉过滤器,具有植入后可取出的优势。当静脉血栓发生的危险减少或者可使用药物时,可取出。然而,对于这种临时过滤器,就目前而言,80%-90% 成为了永久植入。其次,现代床边影像设备的发展,使得床边植入静脉过滤器变得更为简单易于操作。最后,仍旧归功于床边影像设备的优势,静脉血栓的诊断率越来越高。

基于本文数据,作者发现预防性植入静脉过滤器可增加深静脉血栓发生的概率,这可能是由于未能使用抗凝药物,或者植入点发生血栓可能有些相关。随访 8 年的结果提示,肺静脉血栓在静脉过滤器植入组减少,但是深静脉血栓的概率却升高,在死亡率上没有任何的变化。在本研究中,静脉过滤器似乎对于肺静脉血栓无效。9 名患者在接受过滤器植入后,诊断为肺静脉血栓。可能在过滤器植入时,患者发生了无症状的静脉血栓,但未被诊断出。同时,也有可能是在过滤器植入后,患者才发生血栓形成。

查看信源地址

编辑: 程培训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