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的引流方法似乎不太适合引流少量积液,并且在非住院患者中实施也存在诸多不便。在此,Kaufman 博士介绍了一种使用常用静脉采血装置的外科引流方法(图 1)。其团队曾将这种技术应用在足部手术、截肢、骨切除术等患者,已有超过千例患者受益。文章发表在近期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Surgeons 上。
图 1. 患者因慢性足底溃疡行右第五跖骨头切除术。图为术后引流 1 周时,引流管在该部位共放置 3 周
操作步骤简述如下:
19 号蝶形采血针的针头去除后制成引流管,并用剪刀在引流管侧壁剪出多个侧孔。将真空采血管持针器连接到引流管上,并与红盖的真空采血管相接,作为容器(图 2)。
图 2. 引流管部件。去除蝶形采血针的针头
用 4-0 线仔细将导管固定在皮肤上,注意防止导管受压和血栓形成。当引流液充满真空管 1/2 时及时更换。较小口径蝶形采血针(21 或 23 号)引流失败可能性较大。
优缺点:
上述方法的优点显而易见:材料易得、便宜、轻巧。
其缺点同其他闭式引流装置,即引流管内血凝块形成、管子脱落、固定时管子受压。
此外这种引流装置不适用于明确的血肿。
使用中注意要点:
1. 医生应指导护士正确处理真空管,严禁通过拔除真空管盖子倾倒引流液,或使用非真空管;
2. 同时注意移除敷料时,勿将引流管移动;
3. 当引流管不慎滑脱,一般情况下不会造成大的损伤;
4. 注意血凝块形成,尤其是当引流量很小的时候;
5. 必要时,引流管可以放置一月。然而应尽早拔除,以防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