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围手术期生理的研究已经有很久的历史,自 1997 年「快速康复外科」之父 Kehlet 首次提出术后快速恢复概念之后,对强化恢复方案(Enhanced Recovery Protocols,ERPs)的实践得到了广泛的承认,并且在结直肠手术等领域成为优化术后康复过程的重要方法。
ERPs 应用在相对高风险的肝脏手术领域中还只有数年,来自芬兰赫尔辛基大学医院肝脏外科的 J. Savikko 等总结了该中心对肝脏切除术后病人应用 ERPs 的经验,证明了 ERPs 在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风险等方面具有显著作用,近期发表在 British Journal of Surgery 杂志上。
研究纳入 2013-2014 年在该中心行肝脏切除术且接受 ERPs 快速康复方案的 134 个病例,以 2012-2013 年之间行肝脏切除术,术后接受传统围手术期管理的 100 个病例作为对照。
该中心具体 ERPs 围手术期管理内容包括:
1. 不推荐使用引流管,除非术者认为非常必要。
2. 术中及术后输血指征根据病人情况,一般以血红蛋白 80-90 g/L 为标准。
3. 术前 2 h 服用高碳水化合物液体,及 75-150 mg 普瑞巴林预防性镇痛。
4. 开放手术的主要镇痛方式为胸椎 7-8 或 8-9 节段硬膜外阻滞麻醉,不能使用硬膜外麻醉者在关腹前经切口留置腹膜前间隙导管,持续滴注 0.2% 罗哌卡因;腹腔镜下切除术后则使用常规口服镇痛。
5. 术后 6-8 h 自复苏室转回病房,除部分切除 3 个以上肝段的病例因严重并发症风险需要在 ICU 观察一晚。
6. 术后当晚再次服用高碳水化合物液体,同时开始常规使用导泻剂(首选乳果糖)。
7. 术后第二天停止所有侵入性镇痛手段,即硬膜外或经切口留置镇痛在术后 48 h 停止,确认安全的情况下留置管一般在第三天拔除。
8. 术后住院期间持续服用普瑞巴林 50-100 mg BID,布洛芬(或扑热息痛)500-1000 mg TID,停止留置管用药后开始予曲马多 75-150 mg BID,必要时可加予羟考酮 0.1-0.2 mg/kg,但不能与硬膜外阻滞同时使用。
9. 出院后数天内继续使用布洛芬及长效曲马多镇痛。
研究者在病人出院 3 天后、3 月后通过规范化的问卷随访,跟踪其疼痛管理及并发症等信息。
统计研究结果显示:
1.ERP 组病例与对照组比较各项基本信息没有差异。
2.ERP 组病例中 53 例(39.6%)未出现需要使用羟考酮的严重疼痛,与对照组仅有 14 例(14%)差异明显。
3.ERP 组术后住院时间为 4(2-11)天,对照组为 6(4-16)天。
4. 对照组病例出院后转入地区医院比例 19%(19 例)显著高于 ERP 组的 6%(8 例)。
5.ERP 组出现并发症的有 50 例(37.3%),对照组有 71 例(71%)。
6.ERP 组术后首次排便的中位时间为 3(1-5)天,而对照组为 4(1-8)天。
研究中 134 例肝脏切除术中有 47.8% 是 3 个及以上肝段切除的较大型手术,仍通过 ERPs 实现了中位术后住院时间 4 天,再入院率 3% 的结果,证明了其相当的安全性,且相比之前同类报道的结果有进一步的提升。
总结其 ERPs 方案,疼痛管理无疑是重中之重:
首先,研究者所使用的切口留置管麻醉得到证明是硬膜外麻醉的有效替代方案;
其次,普瑞巴林与布洛芬联用对减少阿片类药物的使用效果明显;
最后,诸如减少阿片类药物使用、术后早期服用导泻剂以及高碳水化合物液体的使用等措施,都使得术后胃肠功能的早期恢复得到保证。
除此以外,大部分病例行肝脏切除术是因为肝转移癌,研究者还提出 ERPs 通过帮助患者更好更快的适应术后辅助抗肿瘤治疗,而实现了患者预后的改善。
结合肝脏手术领域现有对 ERPs 的研究结果,快速康复的安全性和获益性都是明确的,尤其是对于开腹手术的患者更为明显。对于目前国内大型医院无不存在的床位紧张问题,选择 ERPs 指导术后康复或许是一个不错的缓解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