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霉素类或头孢类药物过量应该如何处理?

2016-09-06 17:00 来源:丁香园 作者:
字体大小
- | +

青霉素是临床治疗中较为常用的广谱抗菌药物之一,头孢类抗生素则是近年来临床上广泛应用的一类新的抗菌药物。临床偶见青霉素或头孢类抗生素摄入过量的问题。

本期问答:青霉素类或头孢类药物过量应该如何处理?

  • 青霉素类药物摄入过量会出现怎样的不良反应?

  • 头孢类药物摄入过量会出现怎样的不良反应?

  • 你在临床上遇到以上情况吗?是如何处理的呢?

参考答案

青霉素类药物可分为:①主要作用于革兰阳性细菌的药物,如青霉素(G)、普鲁卡因青霉素、苄星青霉素、青霉素V(苯氧甲基青霉素) ;②耐青霉素酶青霉素,如甲氧西林(现仅用于药敏试验)、苯唑西林、氯唑西林等;③广谱青霉素,抗菌谱除革兰阳性菌外,还包括对部分肠杆菌科细菌有抗菌活性者,如氨苄西林、阿莫西林;以及对多数革兰阴性杆菌包括铜绿假单胞菌具有抗菌活性者,如哌拉西林、阿洛西林、美洛西。

其副作用主要有:

1)青霉素类的毒性很低,但较易发生变态反应,发生率约为5%~10%。多见的为皮疹、哮喘、药物热、严重的可致过敏性休克而引起死亡。

2)大剂量应用青霉素抗感染时,可出现神经精神症状,如反射亢进、知觉障碍、抽搐、昏睡等,停药或减少剂量可恢复。注射5千万单位以上时才可能出现抽搐。可用γ-氨基丁酸(GABA)激动剂如地西泮、巴比妥类进行治疗。

3)过量时最常见的症状是恶心、呕吐、腹泻。若是注射了青霉素钾盐,则可以出现高钾血症。

4)肌注钾盐时局部疼痛较明显,用苯甲醇溶液作为稀释剂溶解,则可消除疼痛。

头孢类抗生素疗效高、副作用少,是近年来临床上广泛应用的一类新的抗生素。过量后可出现青霉素的上述反应,包括抽搐。另外由于其结构上含有巯甲基四唑取代基(在母核的3位上)的头孢菌素,在人体内具有与戒酒硫一样的作用,可与人体内的神经细胞、肝细胞、肠黏膜、肾小管上皮细胞中的一种叫乙醛脱氢酶的物质结合,形成稳定的复合物,使之失去酶的活性。

人们在使用头孢类抗生素之后,人体内的乙醛脱氢的活性被抑制,不能继续氧化乙醛,从而使乙醛在体内大量蓄积,使血中乙醛浓度升高,出现一系列的血管运动性和神经精神性症状,致使小动脉、小静脉、毛细血管扩张,血浆外渗、血管通透性增强,并能反射性地引起交感神经兴奋,促使神经末梢释放大量的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5羟色胺等单胺类神经递质,从而引起过敏症状。轻者头痛、头昏、恶心、呕吐、面部发热、皮肤猩红、结膜充血、出汗、口干、胸痛、胸闷、心跳加快、血压下降、直立性虚脱、烦躁不安、虚弱、视物模糊、失神、精神错乱、痉挛、口唇和面部麻痹、腹痛、腹泻、出现荨麻疹样皮疹等,严重的病例可导致呼吸抑制、心血管性虚脱、心律失常、心肌梗死、急性充血性心衰、惊厥、高血压危象、脑出血。

这些症状一般在用药后5~10分钟内出现,最快的2分钟,最慢的4小时,持续反应时间为半小时至数小时。这一反应称作“戒酒硫样”反应,是一种类似于戒酒硫作用的药物不良反应。头孢类抗生素抑制乙醛脱氢酶的作用是可逆的,一般在停药后14~20天左右可恢复到正常水平,应立即采取急救措施。如维持血压、抗休克、给氧、输液、给予大量维生素C、纠正血钾,必要时可给予α受体阻断剂,如麻黄碱、酚妥拉明、妥拉唑啉、酚苄明等药,处理及时一般均能治愈。

因此摄入青霉素类或头孢类药物过量需要来急诊。

答案摘自协和出版的《急诊科主治医生 899 问》

----------------------------------------------------------------

点击阅读上期用药问答:「双硫仑样反应」药物三问  及答案(如果无法跳转,请下载用药助手 App 阅读更多精彩问答),升级至最新版的用户参与评论或收藏文章即可在次日收到更新的答案推送哦~

温馨提醒:因用户评论数量较大,后台从所有评论中筛选部分进行展示,供大家参考~

编辑: 刘登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