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教学:PET/CT误诊大肠癌对临床医生的启示

2015-03-27 16:18 来源:丁香园 作者:haitao1230
字体大小
- | +

大肠癌根治性切除术具有良好的效果,即使癌症复发,再次手术后的长期生存率也比较高。而早期发现复发的癌灶,除了临床常规的血液检查外,影像学检查是必不可少的,常用的有超声,CT和磁共振,而FDG-PET对于病灶,尤其是对于大肠癌的诊断和良恶性鉴别诊断起着重要的作用。

PET/CT相对于其他的影像学检查来说,相对比较新,对于很多疾病的PET/CT表现的认识相对较浅,在 AMJ CASE REPORT网站上发表看一则被误诊为大肠癌的病例,希望可以给临床医生和影像科医生有所启示。

一名69岁患者,5年前因体检时发现大便隐血和多项检查指标异常来我院胃肠科会诊。患者自述既往体健,无腹部及盆腔病史。结肠镜检查发现异常结肠肿瘤并官腔狭窄,结肠镜镜头无法通过。活检病理分析结果显示为高分化腺癌。CT检查示无浆膜侵袭和远处转移,临床分期为II期。

患者行结肠癌根治术,周围淋巴结清扫。术后病理标本显示癌灶已经侵蚀浆膜层,周围淋巴结未见转移征象,提示手术将癌灶完全切除。术后患者每3个月来医院进行血生化复查,每6个月行腹部CT检查。

术后一年半后CT检查结果显示腹主动脉分叉处左侧见一边界模糊,非肿瘤性病灶,血供丰富(见下图1A)。考虑为术后结缔组织的炎症反应。随后几次复查发现该病灶的形态逐渐改变。术后三年CT检查结果显示病灶体积增大,但放射学医生依旧认为是良性病变(见下图1B)。

1.jpg

术后5年复查,上述病灶在CT上呈实性肿瘤样改变,其内可见骨针形成(见下图2A),怀疑为结肠癌术后局限性复发。但在临床癌胚抗原和CA199的肿瘤标记物检查都在正常范围内。为了证实恶性肿瘤的存在,患者行FDG-PET/CT检查。检查结果如下图(2B),上述病灶呈明显高FDG摄取,除上述病灶外未发现其他存在病灶,诊断为局限性结肠癌复发。

2.jpg

随后患者行手术切除,病变位于左侧输尿管与腹主动脉及分支之间。术后标本肉眼观可见肿块由结缔组织组成,包括白色和坚韧的疤痕(下图3A)。组织病理结果显示为良性脂肪组织,包括纤维血管成分(下图3B)。

3.jpg

病例学习

结肠癌一般手术切除预后较好,有83.2%的复发病例一般发生在3年以内,而发生在5年后的较为少见。如果复发,再次手术切除,长期生存率也比较高。在对结肠癌术后的复查中,一般采用的影像学手段超声,磁共振,CT。很多的相关研究显示FDG-PET/CT在诊断结肠癌中具有较高的准确度。

也有报道显示其阳性预测值较高,为96.4%,而隐性预测值为76.4%。FDG的高摄取现象在正常组织或一些良性病变,如炎性肉芽肿性病变和本案例中的手术创伤后组织修复中也可以出现,而被误诊为肿瘤。

FDG的聚集主要由于两方面的因素,一是葡萄糖吸收的增快,二是葡萄糖代谢的延迟。两者其中的任何一种因素都可以造成FDG聚集的征象,因此这种征象并不是恶性病变的特异性表现。

也就是说PFT/CT不是对所有的良恶性肿瘤进行准确的鉴别。目前更先进的PET/CT技术和更多实用的成像模态亟待开发,以此来明确诊断肿瘤的良恶性,避免误诊造成不必要的手术创伤。

查看信源地址

编辑: 巩涛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