损伤控制性外科是严重外科疾病的一种救治理念,即根据患者全身情况、病损范围、术者的技术、后续治疗条件等,为患者设计最佳的手术治疗方案。以患者的生存为目标,以术后的生活质量为前提,而非追求手术台上「理想和完美的手术操作」。损伤控制性外科的理念适用于外科各个专业,甚至也适用于内科的侵入性治疗。
美国纽约布鲁克林医学中心的 Dervishaj 博士等在因急腹症导致的多器官衰竭的处理中即应用了损伤控制性外科这一理念。文章发表在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Surgeons 杂志上。
病例介绍
患者男性,64 岁,腹腔镜下部分右侧结肠切除术后第 12 天由于急性呼吸窘迫、意识水平恶化入医院急诊室。
在迅速建立静脉输液通道后,经检查发现患者腹部柔软但轻度膨隆、重量增加。实验室检查的阳性发现是其尿肌酐值为 7.5 mg/dL,提示急性肾损伤;血白细胞数为 16.8×109/L。全身 CT 扫描显示其左下肺叶和腹部右下象限均存在积液。在实施初步复苏和经验性使用抗生素后,患者送入 ICU。
然而 16 小时后患者病情进一步恶化:膀胱内压达 34 mmHg,诊断为腹腔间隔室综合征。针对这一情况,医生果断采取开腹减压及探查,发现缘于先前手术继发性腹膜炎;术中患者突发心脏骤停,但经过及时抢救,10 分钟内恢复了自主循环。
完成了上述的简短剖腹手术后,患者肠道处理后得到了缝合而腹部切口保持开放状态;随后送入 SICU 进行充分复苏和血液透析治疗;术后第二天再次接受后期确定性手术,即关闭腹腔作回肠造口。
患者术后 13 天拔除气管插管;术后 32 天肾脏和神经功能完全恢复,顺利出院。
拓展阅读
手术失败并非危重症患者高并发症率和高死亡率的主要原因,更多应归因于患者的条件不能耐受,临床上称「死亡三联征」(低体温、凝血功能障碍和酸中毒)。而损伤控制性外科的理念要求术者在严格掌握指征的前提下, 经过控制伤(病)情的一期手术,使患者尽快进入稳定期,从而为后续治疗创造有利条件。
损伤控制性外科是将手术看作复苏过程整体的一个部分,而不是治疗的终结。简单有效的外科操作更加符合多脏器损伤患者的病理生理,既把损害降到最低限度,又最大限度地保存了机体生理功能,这充分体现出兼顾整体和局部的逻辑思维。
如今,外科医师的理念应从传统的手术治疗模式中摆脱出来,应该将患者的存活率,而不是手术的成功率,放在首要位置。由此产生的「损伤控制性外科」的理念才能真正从仅适用于濒死的受重创患者的外科技术拓展为所有危重患者的外科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