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中国普通外科围手术期血栓预防与管理模式

2016-05-26 11:20 来源:丁香园 作者:
字体大小
- | +

由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组织撰写的《中国普通外科围手术期血栓预防与管理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已于近期正式发布在《中华外科杂志》、《中国实用外科杂志》上。该指南旨在提供一份完善的围手术期血栓预防及管理的纲领性文件,指导中国普通外科医护人员的临床实践。

《指南》的正式发布引起了业内的广泛关注,三位来自普外科围手术期血栓预防及管理方面的知名专家受邀对《指南》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和解读。

从「止血」到「抗凝」,探索中国围手术期血栓管理的最佳实践

《中国普通外科围手术期血栓预防与管理指南》中,关于普外科病人 VTE 发生率的流行病学资料显示,如无预防措施,普通外科手术病人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发生率为 10%~40%。大型手术病人当同时具有多种 VTE 风险因素时 (年龄>40 岁、VTE 病史、肿瘤等),致死性肺血栓栓塞(PE)发生率高达 5%。而如果采取合适的预防措施,DVT 相对风险可降低 50%~60%,PE 相对风险可降低近 2/3。

作为《指南》制定的执笔人之一,北京协和医院的张太平教授认为,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到来,越来越多具有多种心脑血管疾病及血栓栓塞高危因素的患者将接受外科手术治疗,VTE 的发生概率也将随之升高,中国围手术期血栓预防及管理依然面临诸多挑战。

「没有人再去用止血药,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预防和管理越来越受到重视。」 张太平教授见证了多年来普外科围手术期管理理念的变化。但他同时指出,中国的围手术期血栓预防及管理依然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提供全程的管理服务,包括术前的准备、围手术期管理以及远期的随访,病人才能获得一个比较好的效果。任何一个过程出现差错,那就前功尽弃了。对于外科大夫来说,手术做得非常完美,但是如果围手术期管理没有做好,比如出现肺栓塞导致病人死亡,那手术做得再好也失去其意义和价值了。」张教授认为,结合我国临床实践的基本现况,对围手术期血栓管理进行流程改进和系统整合是弥合医疗服务价值链的必然路径。

动态评估栓塞及出血风险 合理调整预防及管理策略

《指南》制定的另一位执笔人,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普外科的刘凤林教授表示,《指南》需要深刻影响目前的临床实践,要在实际操作层面给出具体的指导和建议。

针对围手术期血栓管理中「VTE 预防的指征与方法」这一核心问题,《中国普通外科围手术期血栓预防与管理指南》给出了操作性极强的建议。《指南》强调应对普通外科手术病人进行 VTE 风险和出血风险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考虑是否需要以及如何进行 VTE 预防。VTE 的危险因素评估包含了病人因素及手术操作因素,《指南》中对此进行了细致的划分,而且跟据不同危险因素在整体评估中的权重给出了不同的评分标准。同时推荐使用 Caprini 评分系统对患者进行 VTE 风险评估,进行风险分层。与此同时,预防策略应该参照动态评估结果随时进行调整。

刘教授对上述建议发表看法时说,「我们强调的是患者从入院到出院期间动态评估患者 VTE 发生的风险,随时调整预防策略,在这个基础上同时要兼顾出血的风险,在平衡的基础上,安全的进行围手术期的血栓预防和管理。」刘教授希望广大医护人员通过学习,能够深入理解《指南》内涵,并在临床实践体系中落地和推广。

提升血栓预防管理水平 搭建学科交叉协作平台

2013 年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发表了《普外科病人围手术期血栓预防—中山共识》(以下简称《中山共识》),该共识阐述了外科手术患者 VTE 预防及围手术期抗栓药物管理的基本原则,对提高广大外科医师对血栓管理的认识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

作为《中山共识》的主要参与者,来自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的楼文晖教授认为围手术期血栓管理中比较棘手的问题是,如何对长期服用抗栓药物并需要行普通外科手术的病人进行合理的抗栓药物管理。

《指南》中建议对于长期服用抗栓药物并需要行普通外科手术的病人,药物导致的凝血功能障碍会影响围手术期的安全,应该对病人实施多学科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决定围手术期是否应该暂停抗栓药物,以及暂停药物期间是否需要进行桥接抗栓治疗。《指南》针对上述临床实践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均给出了明确的处置办法和指导建议。

同时楼文晖教授建议,「希望外科医生和其它相关科室的医生,有兴趣的都不妨学习一下,因为一个人必须不断地拓展自己的学习能力,不断的拓展自己的视野。」楼教授认为《指南》将有效提高普通外科医师围手术期血栓管理水平,同时也将有助于提升多学科协作处理复杂病例的能力。

汇聚共识 开创新篇——迈出中国普通外科围手术期血栓管理的坚实一步

专家们认为,《中国普通外科围手术期血栓预防与管理指南》的制定和落地实施,将实现围手术期血栓预防的规范化、系统化管理,推动高我国普通外科围手术期血栓预防规范化管理的持续发展。 

编辑: 叶欣欣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