羟考酮在肝癌微波消融术中的应用

2016-07-13 18:09 来源:丁香园 作者:
字体大小
- | +

医生姓名:黄静秀 点评专家:黄婉 医院名称: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患者信息

性别:女

年龄:49 岁

身高:160 cm

体重:46 kg

本院就诊日期:2016 年 2 月 22 日

病例概况

主诉:「肝动脉造影+TACE 术」后 2 月余。

现病史:患者于 2013 年诊断为「左侧鼻腔、泪囊基底细胞样癌」,于当地医院手术治疗。2014 年 10 月发现左侧鼻腔肿物,考虑肿瘤复发,再次于当地医院手术,术后进行放疗。2015 年 4 月发现「肝多发转移瘤」,遂于我院进行化疗 8 程。

2015 年 12 月于我院行「肝动脉造影+TACE 术」, 术程顺利。今患者为继续治疗再次入院。患者发病以来,精神可,饮食睡眠可,大小便正常,体重无减轻。

既往病史:既往「2 型糖尿病」2 年余,口服「二甲双胍」控制血糖。否认「高血压」、「冠心病」,否认重大外伤史和输血史。

术前诊断:左侧鼻腔癌术后复发综合治疗后肝转移

拟行手术:肝肿瘤微波消融术

一般情况与体格检查:患者一般情况可,素日正常活动不受限制,轻度肝功能不全,血糖控制尚可。

T36.4℃  P68 次/分 BP123/72 mmHg RR16 次/分

查体无特殊

与麻醉相关的辅助检查:血常规、生化、心电图、凝血功能未见明显异常

术前访观

伴随用药情况:口服「二甲双胍」控制血糖

麻醉风险评估:ASAII 级,心功能 1 级,无手术麻醉禁忌症。 

插管评估:颈椎活动度、颞颌关节活动功能无异常;张口可见软腭和悬雍垂。

拟实行麻醉方式:保留自主呼吸的静脉全身麻醉

麻醉要点

麻醉诱导:患者入室后常规监测心电图、血压、脉搏氧饱和度。

开放静脉通道后,以右美托咪定 0.3-0.4ug/kg・h 维持。术者开始 CT 扫描定位肿物。

术中:扫描定位完毕,术者于局麻下进行穿刺。

以瑞芬太尼 0.1ug/kg・min 维持 5 min,开始消融,患者诉伤口部位不痛,但出现了难以忍受的「右肩痛「,于是加大瑞芬太尼量,以 0.15ug/kg・min 维持 2 min,患者出现头晕,呼吸频率减慢,但右肩疼痛仍不能缓解,患者开始烦躁不安。

遂减少瑞芬太尼用量至 0.05ug/kg・min,并以羟考酮 3 mg 静注。4 min 后,患者诉肩膀疼痛消失。

手术结束前:消融完毕后,拔出消融针,此时停用瑞芬太尼,患者诉伤口内部疼痛,遂以羟考酮 2 mg 静注。

0317031759739.jpg

苏醒与拔管(PACU):患者清醒、自主呼吸,安返病房

麻醉中有无特殊情况:无

术后镇痛

PCA 记录:无

随访情况:

术后 1 小时随访患者,患者清醒,安静,自主呼吸平顺,无疼痛、头晕、恶心等不适。

动脉血气分析 (FiO2 21%): pH7.38, pCO2 44 mmHg, pO2 85 mmHg, SO2 96%

病例小结

「肝肿瘤微波消融术」为目前常见的日间手术,患者围术期的疼痛程度与肝肿物的位置(是否接近肝包膜、门静脉等)和手术时间等有关。本病例中,患者为「肝脏多发转移瘤」,不同部位的肿物在消融时出现不同程度的不适感,我们应用了可控性很好的瑞芬太尼维持麻醉,但当患者出现放射痛和内脏牵拉痛时,继续加大瑞芬尼的用量可能出现呼吸抑制等并发症。

此病例中,我们应用了单次静注羟考酮(0.05-0.08 mg/kg),有效地缓解了患者的疼痛,并且无呼吸抑制等并发症出现。羟考酮复合瑞芬太尼应用于「肝肿瘤微波消融术「中,有效且安全。

教授点评

该病例根据患者疼痛的特点,采用了复合镇痛的模式,在安全有效的范围内达到了良好的镇痛效果。

查看信源地址

编辑: 张翔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