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腹腔镜问世以来,腹腔镜手术所特有的戳孔并发症也随之出现,其中戳孔出血就是其特有并发症之一。戳孔出血的大部分原因是由于气腹针或 Trocar 穿刺损伤腹壁血管引起的,戳孔出血在外科腹腔镜手术中发生率约为 0.85%。
戳孔出血大多数发生于手术的开始,它的发生不仅会使者完成手术的信心受到打击,而且它还会延长手术时间,严重者甚至会导致整台腹腔镜手术的失败。那么对于这个如此痛心疾首的问题,我们该如何处理呢?
戳孔出血的常见原因
首先我们先对腹壁戳孔出血的原因分析一下,一般有以下几点:
1) 腹壁血管丰富,彼此吻合成网,穿刺操作时有一定的盲目性,容易导致腹壁血管的损伤出血;
2) 标本取出时,特别是体积较大的标本,盲目的扩张或用锐器切开穿刺孔,易损伤腹壁血管 ;
3) 穿刺方向未垂直于腹壁,斜向穿刺腹壁的路径延长,容易损伤腹壁血管;
4) 肝硬化静脉高压造成腹壁侧支循环开放,凝血功能差等。
戳孔出血的预防措施
对于腹壁戳孔出血的原因我们大概了解了,那我们该如何预防呢?
腹腔镜戳孔出血的预防措施:
trocar 口出血的主要原因是腹壁血管损伤,多见于侧腹部戳孔,也见于脐周 trocar 口。对于脐周的戳孔我们可以采取开放法来建气腹避免戳孔出血的发生;侧腹部戳孔出血通常是由于术者的麻痹大意损伤了腹壁下动脉引起,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通畅可以采用黎建华等(详见参考文献 5)介绍的透照法来避开腹壁血管网,从而预防戳孔出血。
但对于腹壁肥厚病人或损伤深层血管出血的病人,此方法就显得微乎其微了,这时要想避免戳孔出血,必须要求术者熟悉常见腹壁血管的走行,尤其是腹壁动脉血管的走行,该点也是预防穿刺时损伤腹壁血管的关键所在。
那么常见的腹壁血管有哪些,走行又是如何的呢?我们以脐水平面为界限,将腹壁血管分为脐上、下两个区域,分别简介如下:
A. 脐上
脐上的动脉又分为浅、深两层。
浅层动脉大都来源于肋间血管发出的细小分支。
而深层主要有两条,腹壁上动脉及下位肋间、肋下动脉。腹壁上动脉是发自于胸廓内动脉,走行于腹直肌与腹直肌鞘后层之间,供给腹直肌,并穿过腹直肌及前鞘至腹前壁皮下,与腹壁下动脉分支在脐平面相互吻合。
B. 脐下
脐下腹壁动脉同脐上一样分为深、浅两层。
浅动脉层主要有两条,分别是腹壁浅动脉及旋髂浅动脉。腹壁浅动脉越腹股沟韧带中内 1/3 向脐部走行;旋髂浅动脉起始部常较腹壁浅动脉高出 1 cm,在浅筋膜浅深两层之间向髂前上棘走行。
深层也有两条主要的血管,分别是腹壁下动脉及旋髂深动脉。腹壁下动脉是近腹股沟韧带中点稍内侧处发自髂外动脉,穿腹横筋膜上行于腹直肌与腹直肌鞘后层之间,至脐平面附近与腹壁上动脉吻合;旋髂深动脉与腹壁下动脉起自同一水平,在腹膜外组织内沿着腹股沟外侧半的深面斜向外上方,行向髂前上棘内侧,至髂肌和髂骨等。
血管损伤的处理策略
在现实中,我们虽然对腹壁血管的走行已经非常熟悉了,但是还有一部分人腹壁血管走行存在变异,导致我们在穿刺中不幸地损伤了腹壁血管,这时我们该怎么办?放弃腹腔镜手术选择传统的开腹吗?
答案是否定的。因为腹壁的戳孔出血一般都是损伤腹壁的小血管,它不同于 trocar 损伤腹腔内大血管(如肠系膜上动脉、腹主动脉、下腔静脉、髂血管)那样来势凶险,处理不及时患者就危在旦夕;腹壁小血管的损伤没有那么凶险,允许我们从容不迫的处理,如果处理得当能使我们的腹腔镜手术如期地进行下去。
那么对于 trocar 引起的腹壁小血管损伤我们该如何处理呢?有如下几种方法:
从外面直接压迫,这时需要一些耐心,压迫至少 5 分钟!期间切忌每隔 5 秒钟就掀开来瞥一眼;
压迫止不住血的戳孔可以拔出 trocar 找到出血点,通过结扎、缝合 、电凝等技术将其止住;
从里面压迫,方法是把 Foley 导尿管经 trocar 孔插入腹腔,充气向后拽紧尿管;
在出血的动脉处通过腹壁缝合止血,这需要在腹腔镜引导下借助缝合引导器进行。
结束语
腹腔镜技术在我国基层医院得到了很好的普及,一台腹腔镜手术成功与否不仅取决于腹腔内操作的情况,而且还包括进入腹腔之前准备,如腹腔穿刺。
成功的腹腔穿刺有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不成功的腹腔穿刺不仅能影响手术完成的进度,而且严重者能够导致整台腹腔镜手术的失败。所以对于腹腔镜技术日益成熟的外科医生们,应该更加关注戳孔出血问题,提高警惕、避免麻痹大意,从根源上预防戳孔出血发生。
参考文献
1. Consultant F W J, Resident K K, Consultant T K, et al. Complications of laparoscopy: a prospective multicentre observational study[J]. Bjog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bstetrics & Gynaecology, 1997, 104(12):1419-1420.
2. 赵学英, 冷金花, 郎景和, 等. 妇科腹腔镜手术中血管损伤的临床分析 [J].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2005, 5(3):178-180.
3. Santala M, Järvelä I, Kauppila A. Transfundal insertion of a Veress needle in laparoscopy of obese subjects: a practical alternative[J]. Human Reproduction, 1999, 14(9):2277.
4. 许景洪, 李立志, 黄文文, 等. 腹部腹腔镜手术后大块标本取出的切口并发症的多因素分析 [J].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2014(9):792-795.
5. 黎建华. 腹腔镜操作孔位置选择方法的效果分析 [J]. 山西医药杂志月刊, 2012, 41(1):56-57.
6. 张启瑜, 腹壁损伤. 见:张启瑜. 钱礼腹部外科学 [M].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
7. 燕归如, 阚炳华, 孙民昌, 等. 基层医院腹腔镜胃肠肿瘤手术应用分析 [J /CD].中华腔镜外科杂志: 电子版, 2014, 7( 5):385-3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