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常规静脉输液真的有必要吗?

2018-05-19 11:02 来源:丁香园 作者:轻舞飞扬
字体大小
- | +

腹腔镜胆囊切除(LC)术后常规静脉输液真的有必要吗?看到这个标题,很多医生会发出一系列立刻质疑:

  • 哪个住院手术患者术后不输液?

  • 术后输几瓶液体对患者健康只有好处,没有坏处,为何不输?

  • 一个研究而已,设计合理吗?结果可信吗?

  • 有些还是必须得输液的,这结果应该只适合少部分 LC 患者吧?

  • ……

然而,Henriques 等在 Surgery 上最新发表的一篇文章称,LC 术后常规静脉输液是没有必要的,只会徒增护理时间和花费……

下面笔者将在解读这一研究的同时,逐一回答上述质疑,在这一过程中你一定能体会到上述有的质疑是医生科学思维素养的体现,而另外一些质疑却是毫无道理的。

研究背景

围手术期静脉输液是近 2 个世纪以来的常规做法,目的是纠正术前禁食水、术中水分/血液丢失导致的液体不足,从而维持正常动脉血压和肾脏灌注。教科书在术后处理章节中也说:摄食量不足期间,需经静脉输液补充水、电解质。

71.png
图 1 截图自《外科学》教材,陈孝平主编,人卫出版社出版

每个择期手术的患者都要禁饮食,都有摄食量不足的或长或短的时期,所以,静脉输液便成了每个医院手术患者术后必需的了。

然而问题来了,术前数个小时的禁饮食+如今失血量极少、手术时间也短的 LC 术,真的能导致患者术后体液不足吗?事实上,目前并没有任何研究指出,LC 术后应常规补充至少多少量的液体合适。

如果液体量并无不足,但依然给予静脉输液,对患者有危害吗?答案是肯定的。除了输液都可能会发生的输液反应、过敏反应,过量输液还可能影响伤口愈合、导致肠通透性增加进而促进细菌转运、降低皮质肾灌注,还会导致心脏负荷增加、肺功能减退、全身水肿等。

因而,该研究者指出,为了获得最佳术后静脉输液的真正效果,并避免与过量液体容量有关的不良事件,静脉输液应根据每个患者的体重、疾病和共患疾病等进行个体化评估后实施。

研究设计

首先,这是一项随机对照临床试验(RCT)。研究筛选自 2015 年 10 月至 2016 年 6 月在巴西一个医院择期行 LC 术的患者,纳入条件为:年龄>18 岁,且对该研究完全知情同意。排除条件主要有:年龄<18 岁,术中出现任何并发症,住院期间曾进入 ICU 特护病房。

最终纳入研究的患者有 100 例,按 1:1 随机分入术后输液组(对照组)、术后不输液组(研究组/干预组)。这里需注意,由于在手术麻醉期间,麻醉医师会予依不同情况输不等量的液体以确保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故为排除这一干扰,该研究随机分组是在麻醉结束后进行的。

此外,对各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及综合特征评估显示,术后输液组、术后不输液组患者的基线特征无明显区别。

67.png
图 2 两组患者基线特征对比,可见两组间各项患者特征都无明显区别

研究分三个时期(M1,麻醉开始前、M2,术后开始进食前、M3,出院时)来记录所观察的指标,主要包括:体重、静脉输液量、排尿量、尿肌酐值、口渴及饥饿的程度等,并采用生物电阻抗法(BIA)来测定人体的水分。

主要结果

术后输液组、术后不输液组总的输液量分别为 3000 mL、1600 mL,两者具有显著差异,具体数据见下图。

68.png
图 3 两组患者术中、术后及总静脉输液量对比,可见对照组比研究组多输入的液体量源于术后输液

与术后不输液组相比,术后输液组患者的体重、细胞外水分、排尿量(888 mL:1257 mL)等均明显增加。

70.png
图 4 两组患者不同观察时期测得的细胞外水分占比,该指标可反应机体水肿情况

在口渴及饥饿程度、自我感觉状态方面,两者无明显差异。尽管在第三个时期观察到术后不输液组血肌酐水平显著低于术后输液组,但两组患者肾功能无显著差异。

69.png
图 5 两组患者术前、术后测得的血肌酐值对比

术后输液组平均占用了 10.7 分钟的护理时间,同时相比于术后不输液组,也明显增加了输液及护理相关费用。

综上可知,该研究结果相对可靠,广泛地说其适用人群是年龄>18 岁,LC 术后无任何并发症的人群,但临床上具体实施起来还要结合患者实际状况(患者有无输液风险高的相关疾病等本研究未考虑进的因素)来评估。

结语

重新来看标题:LC 术后常规静脉输液真的有必要吗?对这个研究给出的答案,相信大家都能准确理解了。但是……

其一,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干的无奈依然存在,社会方方面面的因素都影响干预着医生的决策。

其二,虽然该研究给出了具有一定可信度的答案,但与其他医学问题的答案一样,都非固定不变的真理,依然需要质疑,而相比于质疑更重要的是:需要更严格设计、可信度更高的研究,用科学的行动来验证我们的质疑。

参考文献

1.Henriques JR, Correia MITD. Are postoperative intravenous fluids in patients undergoing elective laparoscopiccholecystectomy a necessity? 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Surgery. 2018 Apr;163(4):721-725. 

2. Cosnett JE. The origins of intravenous fluid therapy. Lancet 1989;1:768-71.

3. Lobo DN. Fluid and electrolytes in the clinical setting. Nestle Nutr Workshop Ser Clin Perform Programme 2004;9:187-98, discussion 198-203.

4. Powell-Tuck J, Gosling P, Lobo DN, et al. British Consensus Guidelines on Intravenous Fluid Therapy for Adult Surgical Patients [Internet]. GIFTASUP London; 2011. http://www.bapen.org.uk/pdfs/bapen_pubs/giftasup.pdf. Accessed November 27, 2017.

5. Glassford NJ, Myles P, Bellomo R. The Australian approach to peri-operative fluid balance. Curr Opin Anaesthesiol 2012;25:102-10.

6. Bradley MJ, Dubose JJ, Scalea TM, et al. Independent predictors of enteric fistula and abdominal sepsis after damage control laparotomy: results from the prospective AAST Open Abdomen registry. JAMA Surg 2013;148:947-54.

7. Lobo DN. Fluid overload and surgical outcome: another piece in the jigsaw. Ann Surg 2009;249:186-8.

8. Chowdhury AH, Lobo DN. Fluids and gastrointestinal function. Curr Opin Clin Nutr Metab Care 2011;14:469-76.

9. Mårtensson J, Bellomo R. Are all fluids bad for the kidney? Curr Opin Crit Care 2015;21:292-301.

编辑: 程培训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