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现代医疗水平的不断提升,创伤相关的死亡率逐渐趋于降低,如今人们越来越关注如何提高创伤后的生活质量、减轻创伤带来的负担等问题。
现代创伤理论认为创伤患者需要经历院前急救、入院急救、身体康复、重回社会等阶段,而对具体到患者恢复的程度、所需的时间、终生残疾的概率等问题认识甚少。
目前,大多数研究还存在随访时间较短、研究中心单一、研究对象较少等瑕疵;本项研究由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流行病学与预防医学院的 Gabbe 博士等发起,旨在弥补以上缺陷,记录绝大多数创伤患者的长期预后,发现与功能恢复相关的影响因素。相关文章发表在 Annals of Surgery 杂志上。
研究简介
本研究自 2007 年 7 月开始,到 2012 年 6 月结束。研究对象为年龄 18 岁及以上的严重创伤患者(创伤严重度评分>12)。
所有受试者在创伤出院后的第 6、12、24 个月这三个时间段内通过电话反馈以下信息:身体功能水平、生活质量、重回工作等情况。
一般资料:总共 8844 名患者入选,平均年龄 49.8 岁,男女比例接近 7:3,致伤因素以交通事故和高低空坠落为主,平均创伤严重度评分为 17,平均住院天数为 8.2 天;其中 716 人失访。
功能结果:通过格拉斯哥预后评分扩展版(GOS-E)的计算显示,死亡率从第 6 个月的 4.8% 上升到第 24 个月的 9.7%,对象主要是患有各种合并症的老年患者;较高的良好恢复率则从第 6 个月的 18% 上升到第 24 个月的 23%,对象主要是发生交通事故的年轻患者(详见图 1)。
图 1. 严重创伤患者的 GOS-E 分布图(按病例类型划分)。CCI,查尔森合并症指数
活到 12 个月的患者中,19% 的人出现了功能下降;活到 24 个月的患者中,20% 的人出现了功能下降。上述功能下降的患者均存在头部或脊髓损伤;而功能恢复或保持稳定的患者的创伤部位多位于胸腹部(详见图 2)。
图 2. 严重创伤患者的 GOS-E 分布图(按创伤部位划分)
功能恢复的相关因素:女性;老年人;头部或脊髓损伤;社会经济状况差;使用药物、酒精史;精神异常史等都不利于功能恢复。
回归工作/学习情况:重回社会率从第 6 个月的 58% 上升到第 12 个月的 66%、第 24 个月的 70%;但在重回社会的患者中,重新回到原来的地方工作/学习则从第 6 个月的 88% 下降到第 12 个月的 82%、第 24 个月的 75%。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年龄的增长,重回社会率逐渐下降;骑自行车上班的人比步行上班的人重回社会率更高;重回社会率还与社会经济状况的好转呈正相关,而与头部或脊髓损伤呈负相关。
作者主要观点
本研究的功能结果和回归工作/学习情况均提示随着时间的推移,创伤患者的预后日趋好转。因此,各国的卫生部门应该加大对创伤患者康复治疗的投入。
严重创伤的后果是多方面的,不仅涉及患者本人,还涉及他/她的家庭、人际关系和社会影响。虽然本研究比较科学地记录并分析了 GOS-E 和回归工作/学习情况,但在两年的随访时间里影响结论的混杂因素依然存在。
将来的研究应该将观察时间延至两年以后,囊括更多发达国家甚至发展中国家的卫生数据。这样才能组建更加富有组织化的创伤体系,得出更加科学的结论,进一步实现「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全球卫生战略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