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口疝是开腹手术的常见并发症,术后一年发生率约为 9%~20%。随着术后时间推移,切口疝的发生率也逐渐上升。另外切口疝的检出率也取决于筛查方式,影像学检查的检出率明显高于体格检查。
关于切口疝的危险因素目前证据充分。一期修补后的复发率在 24%~54%,其中补片修补后复发率为 24%,缝合修补术后复发率为 43%。尽管补片修补可降低复发率,很多研究证实用补片修补缺损有较高的感染和并发症风险。一般来说,只有在腹壁存在区域性缺损或有可能存在腹腔间隔室综合征时才考虑使用桥接补片。
腹壁区域性缺损常见于损伤修复开腹手术(Damage-control laparotomy,DCL)后的重症患者,如腹腔内出血或脓毒症继发肠道水肿的患者。在这些患者中,很多因为各种外科手术最终无法关闭腹壁筋膜。尽管这些手术在当时可以改善患者生存,但是无法避免术后的腹壁疝,并且需要在日后再行腹壁重建手术。
对于有腹壁区域性缺损的复杂切口疝患者,修补的术式有很多。
最常用的为筋膜松解:Ramirez 推广的腹外斜肌肌膜松解术(部分分离腹外斜肌腱膜)或腹横肌松解术;
另外也有研究推荐肌筋膜皮瓣闭合腹壁,但是这种术式常出现皮瓣坏死和取皮瓣部位的一系列并发症。
其他技术则着力于扩张腹壁内组织,如使用进行性术前气腹(Progressive preoperative pneumoperitoneum,PPP)、组织扩张器和肉毒素等。
1.PPP 术主要使用 Veress 针或是维持数日或数周的腹膜内导管诱导气腹,并吹入氧气或一氧化二氮等气体直到腹壁扩张满意或疝囊缩小。
2. 组织扩张器主要放置在腹外斜肌与腹内斜肌筋膜浅层之间的一个特制囊袋中,扩张器远处有接口可每周或每两周注射生理盐水,直到形成充分的肌结构用于关闭腹壁。
3. 肉毒素是由革兰阳性厌氧菌——肉毒梭状芽胞杆菌产生的神经毒素,它可以阻断突触前膜胆碱能神经末梢释放乙酰胆碱,导致弛缓性肌麻痹,从而降低腹内压。
为评估各种针对切口疝的腹壁扩张方式的有效性,来自英国皇家德文郡和埃克塞特医院的 Smart 博士团队开展了一项系统回顾,研究发表在近期的 Henia 杂志上。
该研究最终纳入了 21 个既往研究,其中 15 个研究中共 269 位患者接受了 PPP 治疗,一期闭合成功率为 84%(226/269),16 位(7.2%)患者出现复发,并发症发生率为 12%,并出现 2 例死亡。另外 4 个研究中共 14 为患者使用了组织扩张器,一期闭合成功率为 92.9%(13/14),一位(10.0)患者出现复发,有一例并发症,无死亡病例。
此外,有 2 个研究共 29 位患者接受了肉毒素治疗,一期闭合成功率为 100%,不过这两个研究中还联合使用了部分分离技术和 Rives-Stoppa 修补术,两个研究均未出现并发症。不过,这两项研究中随访时间短,且没有行常规影像学评估,所以复发率可能被低估。
研究最终表明,组织扩张器和肉毒素是切口疝术前腹壁扩张的两种安全可行的治疗方式。在联合使用现有的修补技术的前提下,这两种方法可有效地创造出额外的组织移动度,从而协助完成一期闭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