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便失禁的外科治疗:如何抉择仍是难题

2016-04-27 18:12 来源:丁香园 作者:轩辕帝裔
字体大小
- | +

大便失禁(FI,Fecal Incontinence)的临床特点为:发作频繁和大便性状异常,其严重程度各不相同。大便失禁带来的心理效应、羞耻感和极差的生活质量都给患者带来极大的困扰。

大便失禁概述

1. 常见原因

大便失禁有很多常见原因,目前还没有一个主导的病因机制,其危险因素主要有:

高龄、女性、肛门括约肌损伤、产科创伤、慢性腹泻、神经损伤、手术后或放疗后并发症、认知障碍以及其他一些原因,如严重便秘等。

2. 治疗目的

治疗目的在于降低大便失禁的发作频率和严重程度。

由于大便失禁病因的多样性,治疗上也倾向于联合治疗。大部分的治疗方法旨在减少症状,只有少数几种具有长期疗效。

3. 治疗方法

FI 的治疗方法从简单易行的非手术疗法(膳食纤维和药物)转变为更加具有针对性(如盆底肌生物反馈训练)甚至侵袭性(如肛门括约肌膨胀注射)的治疗方式,最后变为手术治疗(其他方法均失败时)。

每种治疗方法都有其特定的适用人群,需要根据 FI 的病因和患者自身特点做出合适的治疗选择。非手术治疗包括补充膳食纤维、粪便软化剂、盆底肌生物反馈训练、肛塞、直肠灌注法等。其中侵袭性疗法还有肛管壁内注射生物相容性组织填充剂以及其他非手术干预等。

FI 的外科治疗术式包括:骶神经刺激术(SNS,Sacral Nerve Stimulation)、射频肛门括约肌重塑、顺行结肠灌肠(ACE,Antegrade Colonic Enema)、括约肌成形术、括约肌置换术、以及手术纠正 FI 的病因(如直肠脱垂、痔疮、直肠膨出等),在以上方法均无效时还有结肠造口术。

大便失禁治疗方法难统一

为了解大便失禁外科治疗的优势和副作用,来自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 Robert L. Kane 博士团队进行了一项系统回顾,相关结果发表在近期的 Diseases of the Colon & Rectum 上。

研究回顾了 1980 年至 2015 年的共 22 个临床研究(13 个 RCT,9 个观察性研究)。为评估并发症,研究还纳入了 53 个系列病例报道。其中大部分患者为中年女性,患者病因各不相同。并发症包括感染、肠梗阻、穿孔和瘘等,这些并发症在人工括约肌术(ABS,Artificial Bowel Sphincter)后发生率最高。严重并发症常需要二次手术,不过,很少有病人需要永久造瘘。

研究发现,一些术式(如 ACE 和括约肌置换术等)的并发症常出现于手术后数月。手术越具侵袭性,其并发症也越严重,如 ACE、括约肌成形术和括约肌置换术等,这些术式的并发症最严重。相比之下,SNS 的并发症则较轻。但是所有这些治疗方式都有可能需要或大或小的二次手术。

该研究得出的一些结论与美国胃肠病学会以及美国结直肠外科医师学会的推荐各不相同。比如对于 ABS,美国结直肠外科医师学会的推荐强度为:强,但是支持这一推荐的证据等级较低。相反,美国胃肠病学会对 ABS 的推荐强度则为:弱。而该研究则认为目前的证据还不足以对 ABS 的有效性形成结论性的认识。

两个学术组织在 ABS 上的分歧表明外科医师们相对于消化内科医师更倾向于手术治疗。另外,这两个组织均支持 SNS,该研究则认为这一点也没有足够的证据支持。

研究最终认为,由于 FI 病因以及治疗方法的多样性,各个研究很难进行合并,综合分析,再加上这一领域高质量临床研究的匮乏,目前仅有的研究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偏倚,导致对于 FI 的治疗方法无法达成共识结论。临床医师在进行决策时可能需要更多的依靠自己的临床经验和体会,同时也期待能有更多高质量 RCT 研究出现。

查看信源地址

编辑: 程培训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