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援藏医疗工作的故事;也是一个抓住从未见过的病例不放手,追寻真相到底的故事;还是一个在海拔最高的 ICU 发 SCI 文章的故事。
援藏医疗工作
西藏是我国包虫病患病率最高的地区。2017 年国家卫计委完成了西藏最大规模的包虫病流行病学调查,最新数据显示,西藏包虫病平均病患率达到 1.66%,患病人数约 5 万。而那曲又是西藏肝包虫病患病率最高的区域,高达 3.37%。
2017 年 11 月 16 日,西藏那曲地区人民医院急诊接诊了一例年仅 7 岁的急性腹痛患儿。查体腹胀明显,伴压痛和反跳痛,急诊 CT 提示肝脾周及肠管间可见大量液性密度影,肝左叶见边缘清晰条索状稍高密度影。
由于患者为藏族同胞,而那曲地区为肝包虫病流行区,急诊外科医生高度怀疑可能是肝包囊破裂入腹腔并发腹膜炎。立即行剖腹探查,术中确认为肝包囊破裂入腹腔,术中摘除破裂包囊(图 1),并冲洗腹腔,留置引流。
图 1 手术剥离的肝包虫病包囊内层(右)和外层(左)
不幸的是,术后患儿并发过敏性休克,而幸运的是当地刚刚成立了 ICU,危重症的处理能力得以大幅提高。经积极抗过敏、胃肠减压降低腹内压等综合治疗,最终患儿成功脱离危险康复出院。
上文提到的对抢救患儿起到重要的生命支持作用的那曲地区人民医院 ICU,是由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以院包科」重点援建的,2017 年 7 月才正式成立。
那曲是我国平均海拔最高(平均海拔 4500 米以上)、辖区面积最大、生存条件最恶劣的地级行政区。高寒缺氧(氧含量只有海平面的 58% 左右),更是被称为「生命禁区」、「世界屋脊的屋脊」。艰苦的环境并没能阻止援建的 ICU 运转,辽宁省援藏医疗队也依然组团来到了这里。
抓住从未见过的病例不放手,追寻真相到底
患儿转至 ICU 当天早晨,正好赶上来自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的援藏专家李青栋副教授查房。当查看患儿的腹部 CT 时,他发现有一个层面肝左叶包囊破裂后残留的囊壁其影像学表现极像一条蛇,还有一个 CT 层面像一团纱线(图 2)。
图 2 CT 显示囊壁形态像一条蛇(a)和一团纱线(b)
肝脏里边有条蛇?还有纱线?由于是初次接触此类病例,出于对肝包虫病包囊破裂影像学特异性表现的兴趣,李青栋副教授开始查阅相关文献。
初步检索发现:
原来,肝包虫病包囊破裂破入腹腔是肝包虫病比较少见一类并发症,文献报道其发生率在 1%~8% 左右。但一旦发生如果诊断处理不及时极有由于并发腹膜炎甚至过敏性休克而危及生命。
肝包虫病包囊囊壁分为两层,外层为角质层,内层为生发层,生发层向内长出许多原头节或生发囊,并于囊液一起构成包囊。如果包囊破裂内层与外层剥离,内层没有囊液支撑发生褶皱,就会在 CT 影像学上有所表现。
由于患儿的 CT 影像表现极特殊,李青栋副教授又仔细深入地阅读、对比了文献,结果发现:
1990 年和 1991 年发表于《欧洲放射学杂志(European Journal of Radiology)》的文献中有该特征性影像的经典描述,即:对肝包囊破裂急腹症具有确诊意义的「蛇样征」和「纺纱征」。
再进一步检索文献,又有了新的发现:
此病例可能是年龄最小的肝包囊破裂病例,之前文献从未报道过如此特殊的病例。
这两个典型征象同时出现在年仅 7 岁患者身上更是极为罕见。
在海拔最高的 ICU 发 SCI
很快,相关资料就按照标准临床病例报告的格式,总结成了英文报告。2017 年 12 月 24 日西方平安夜这天,文章被投稿至美国消化道外科协会会刊《胃肠道外科杂志(Journal of Gastrointestinal Surgery)》(2016 年 SCI 影响因子 2.963)。
由于文章亮点突出,投稿后半个月左右(2018 年 1 月 10 日)文章就被杂志社正式接收。经过快速校样等过程,投稿后不到 1 个月(2018 年 1 月 23 日)文章就被全球顶级科学出版社 Springer Nature 正式在线发表于 Journal of Gastrointestinal Surgery 上。
图 3 在线发表于 Journal of Gastrointestinal Surgery 的 CT 图片和标本图片(中文「预防疾病」是亮点)
在得知文章是出自全球最偏远的西藏那曲地区后,杂志主编 (美国哈佛医学院外科学教授、美国麻省总医院外科主任)Hodin 教授亲自通过邮件表达了敬意。由上图可见,因条件艰苦,标本放在塑料脸盆中拍的照,尽管如此杂志社仍接收发表该文,并特意在图片上予标示出「预防疾病」四个汉字。
目前文章已经被收录入美国国家医学图书馆 Medline 数据库,并能在 Pubmed 官网上检索到该文章。
图 4 美国国家医学图书馆 Pubmed 官网关于该文章的信息
「只是因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一篇 SCI 文章就此诞生。
结语
一个故事,三个视角,道出了医生的意义:
援藏医疗工作的故事,是党中央通过医疗组团援藏将关怀送给雪域高原藏族同胞的故事,是援藏医生治病救人不分贫贱的故事;
抓住从未见过的病例不放手,追寻真相到底的故事,是医生殚精竭虑提升自身医术的故事;
在海拔最高的 ICU 发 SCI 文章的故事,是将医术经验转化为有据可考的文字进而传授于后人的故事。
在你的行医路上,是否也常常发生这样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