瘘管空肠吻合术可用于难治性胆瘘的治疗

2015-11-17 20:52 来源:丁香园 作者:Vera
字体大小
- | +

钝性或穿刺性肝外伤后胆瘘的患病率约为 2%-28%,部分胆漏经充分引流后可自发缓解,而肝内和肝外大胆管部位的胆漏常采用内镜或经皮置入支架、鼻胆管引流或内镜下瘘管栓塞等治疗方式,治疗失败时考虑手术。然而在欠发达地区或战争冲突等特殊情况下,保守治疗或复杂重建手术不易施行。

近日,来自西班牙和意大利无国界医生组织的 Kada 等学者提出,将瘘管空肠吻合术作为特殊情况下难治性胆瘘的治疗首选。该文发表在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Surgeons 杂志上。

瘘管空肠吻合术于 1962 年由俄罗斯外科医生 Galeev 首次提出,用于治疗慢性难治性胆瘘。该术式由于内镜及胆道重建手术的广泛开展而较少应用于临床。至今共 16 篇文献报告此术式治疗不同病因所致的慢性难治性胆瘘,效果良好,53 例患者中有 14 例(26.4%)是肝外伤后胆瘘。Kada 等学者结合叙利亚冲突中其团队对此类患者的治疗经验,描述了瘘管空肠吻合术的具体步骤及操作技巧。

病例

患者男性,24 岁,因枪伤后肝撕裂伤 Ⅳ 级行肝周填塞术,一周后出现持续性胆漏(300-400 ml/d),在超声引导下放置两根腹腔引流管。损伤 28 天后胆漏未缓解;30 天后行 ERCP,在胆总管处放置支架,未有效缓解;ERCP 一周后(损伤 37 天)行瘘管造影显示肝周胆汁积聚;损伤 48 天 CT 示胆管积气。随后患者病情恶化,于损伤 54 天后再次行剖腹术。

采取正中切口,移除位于横隔下和肝周的较大胆汁瘤(胆汁积聚形成)。术中发现瘘管壁未成熟不适合吻合,而瘘管开口处(第Ⅶ、Ⅷ肝段间)的肝被膜重度纤维化,因此采取间断缝合方式,对肝被膜和空肠盲袢作 Roux-en-Y 端侧吻合(图 1),经吻合部位放置引流管(10F)。

图片1.png
图 1. 左图:将空肠盲袢吻合于肝被膜;右图:示意图

由于之前置入的胆道支架自行脱落至回肠末端处,因此采取回肠切开术(5 mm 小切口)移除。于肝下放置引流管,灌洗、闭合腹腔。

患者状况平稳,于术后 3 日、8 日分别拔除肝下和吻合部位的引流管。随访 6 月,恢复良好。

操作技巧

瘘管壁至少 3 个月才能形成较厚的纤维包裹,需等待较长时间,应注意可能引起患者电解质紊乱、贫血、营养不良、感染等并发症,但在病情恶化而瘘管壁未充分纤维化时,可缝合瘘管口周围已纤维化的肝被膜至空肠壁,并在此基础上再次缝合以加强。

若瘘管通道未形成,术中经皮置入软硅胶橡皮管有助于辨别结构;吻合部位覆盖血运良好的网膜能够降低吻合口破裂的风险,经吻合部位放置引流管能够缓解吻合口内压力,预防吻合口瘘。

此外,引流管开口应尽可能小,同时胆汁引流通过吻合口不受限,有利于尽快拔除引流管。

查看信源地址

编辑: 程培训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