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美国内布拉斯加大学医学中心 Longo 博士在近期的 Journal of Vascular Surgery 杂志上分享了一例由于未遵循主动脉支架使用说明导致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EVAR)失败的病例,让我们一起看一下。
病例简介
73 岁男性患者,2004 年因发现腹主动脉瘤行 EVAR 治疗。术后第 7 年,患者的初级保健医生发现患者近期并未进行术后随访,建议其于血管外科就诊复查。
患者行 CTA 检查(图 A)发现腹主动脉瘤直径已达 7.4 cm。瘤腔内可见之前放置的三个主体支架,一个 Cook Zenith 支架位于瘤颈而两个 AneuRx 支架进入左右髂动脉分支内。双侧髂外动脉及分支支架均通畅,而双侧髂内动脉及分支支架已闭塞。支架主体模块已完全分离并导致 III 型内漏形成,腹主动脉瘤瘤腔内压力明显增高,腹主动脉瘤直径较前次手术时增加 2.3 cm。
患者针对 III 型内漏再次接受 EVAR 治疗。建立双侧股动脉及左侧肱动脉手术入路,经双侧股动脉分别置入贯穿导丝。采用贯穿导丝牵张技术,将已经游离的原有支架末端拉直,为髂动脉支架输送系统提供安全入路。置入 Cook Zenith 髂动脉分支支架,使之与原有的主动脉主体支架相吻合匹配(图 B)。
图 A 为患者术前 CTA 图像;图 B 为患者术后随访 CTA 图像
术后随访发现,III 型内漏完全消失,支架主体及分支内的血流通畅,腹主动脉瘤瘤体直径降至 5 cm。
病例分析
这例病例是一例由于未遵循主动脉支架使用说明导致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EVAR)失败的病例。
说明书中有关支架的解剖学适用性、支架模块之间的匹配、术后随访建议等指导建议均被忽视,结果导致 EVAR 治疗失败,若非细心的初级保健医生及时发现并建议患者进行血管外科术后随访,该患者的腹主动脉瘤很可能已发生破裂。
除了腹主动脉瘤破裂导致死亡的风险以外,再次手术干预也增加患者并发症的风险并增加经济负担。
一项 Meta 研究显示,在 10228 例行 EVAR 治疗的腹主动脉瘤患者中,仅 42%~69% 的患者符合主动脉支架使用说明书所要求的 EVAR 治疗标准。在未遵循主动脉支架使用说明的患者中,高达 41% 的患者在术后 5 年内出现腹主动脉瘤扩张。虽说在特定条件下,未遵循主动脉支架使用说明的创造性治疗手段反而能够解除患者的生命危险,但这不应为我们不学习说明书的理由。
因此,为降低患者的死亡风险、最大程度提高 EVAR 的治疗效果及经济成本效益,血管外科医生需熟悉各项介入治疗操作及相应器械的局限性,从而为患者选择更加合理的治疗方案。